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胡家林
4月24日,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省委党校门诊部开诊1周年义诊现场,国医大师何成瑶精神矍铄。左手搭脉、目光专注,一番望、闻、问、切过后,何成瑶说:“当归、川芎、柴胡、丹参、茯苓……”片刻间,助手迅速地在电脑上开好了处方。
何成瑶年逾八旬,早已退休的她还坚持一周三次坐诊,同时还抽时间义诊。她从4月20日开始了“连轴转”,原本半天三十个号的门诊,每次都会加到六七十个,被问及辛不辛苦,她只是摆摆手,笑道:“患者需要我,他们远道而来,很不容易,能帮一个算一个。”
自2019年起开始实行“银龄计划”,我省引进留用一批老教授、老专家等银龄人才,助推全省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
实施“银龄计划”是贯彻新时代人才强省战略的有力举措,是推进“人才大汇聚”的有效抓手,是充实建强全省人才队伍的重要补充。“银龄计划”实施5年来,全省已累计引进人才3223人,其中省外引才556人,极大增强了我省卫生人才队伍。
护航百姓健康,医疗人才是关键。我省近年来通过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发出“把最好的医院、最强的人才引进到贵州”的引才最强音。我省患者在“家门口”就能接受一流专家的诊疗服务,一项项罕见病、疑难重症在省内就能得到及时治疗。
去年12月,脊柱外科专家行勇刚,从北京来到贵阳,让许多脊柱病患者实现了“家门口”就医。
作为心胸外科专家,一个月前,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贵州医院副院长、心脏中心主任陈会文为28天的新生儿做了一台“大动脉调转手术”,在患儿鸡蛋大小的心脏上“理顺”“归置”错乱的主动脉和肺动脉,让患儿重获“心”生。
广东省中医院贵州医院普外科主任张晓波团队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让60岁肝囊肿患者打消顾虑,安心接受治疗。不到6天,患者带着“技术高,服务好”的就医体验,走出了医院。
广聚天下英才,汇聚“黔”进动能。依托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搭建高精尖人才汇聚平台,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全部开诊运营,截至2024年2月,5家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输出医院累计派驻专家167人、短期专家592人。
除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引才外,贵州还不断建立高层次医疗人才服务保障绿色通道。深入推进医疗卫生援黔专家团工作,充分发挥院士专家资源优势,帮助我省培养博士、硕士等高层次人才,建设重点学科专科。
截至目前,“医疗卫生援黔专家团”核心专家已有1664名,其中院士65名,院士专家来黔指导帮扶累计3000余人次,为贵州培养培训各类卫生技术人员7万余人次,带来新技术、新业务600余项,指导开展医学科研178项,帮扶受援机构建设60余个学科。
为加快补齐贵州高层次人才稀缺短板,2016年,原国家卫生计生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同启动实施了黔医人才计划。黔医人才计划实施后,截至去年,50余家全国一流三甲医院为贵州培养了762名学员。学员学成归来,组织开展实用新技术和新疗法400余项,赴基层开展各类培训3万余人次。
为持续发挥黔医人才计划品牌效应,2021年起,打造黔医人才计划升级版,实施攀登、育林、脊梁、英才4个子计划,分层分类开展紧缺型、技能型、复合型医学人才培养。去年黔医人才计划培训医院已增至55家,年培训人数从原来的100名增加300名以上。培训地由原来的北京,扩展到现在的上海、广东、浙江、四川等地。
在医疗人才大汇聚上,我省除持续推进“黔医人才计划”“医疗卫生援黔专家团”“银龄计划”等项目外,还同步推进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村医培训、“组团式”帮扶、“人博会”平台、领导专家“以才荐才”引才等多措并举敬贤爱士,育才、引才、用才全面发力,打造一流人才成长生态。
2023年,全省卫生健康系统百千万人才引进计划累计引才161人。截至2023年,全省卫生人员总数达43.14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