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周燕 何小雨 万再祥)4月中旬,随着天气逐渐升温,岑巩县水尾镇新场村的食用菌产业也开始“热气升腾”。在该村的菌棒加工厂“养菌房”里,20多名村民正在有序开展菌棒搬运、摆放、接种工作。
“今年我们村合作社计划种植150万棒香菇,这些香菇菌棒将分6批次生产,目前第一批10万棒菌棒已进入‘养菌房’,消毒杀菌后即可进行接种。”新场村党总支部书记黄俊榜介绍,接种的菌棒在“养菌房”养护两周,待菌丝发菌后就全部移至大棚上架,8月就可迎来首批菌菇采收。
该村通过巧打时间差种植香菇,实现了错峰生产、错峰上市,不仅香菇的销路更宽、价格更高、村集体的收益更有保障,在香菇菌棒制作、上架管护、采收等环节,还能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带动更多群众就近务工增收。
“平时我们都在加工厂制作、搬运和接种菌棒,厂里的活干完了,就到大棚里去管护菌棒、采摘菌子,平均每天能赚100元。”已在食用菌基地务工5年的新场村村民黄元凤说,去年她在食用菌基地干了9个月,挣了2万多元。
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门路。依托集中连片的土地资源、优越的自然环境,新场村搭乘东西部协作东风,按照“一村一品”发展规划,以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为引领,充分发挥其在产业发展中“挑大梁”“唱主角”作用,因地制宜以发展食用菌产业为主导的产业,构建产销一体化发展模式,打通食用菌产业链,以产业提质扩量增效来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务工增收,让群众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助力乡村振兴。
“我们村合作社发展食用菌产业5年了,目前,有技术员全程蹲点指导,在贵阳、凯里、湖南怀化等地建起稳定销售渠道,食用菌产量、质量和销路都有保障。”黄俊榜介绍,今年,村合作社预计产出鲜菇100万公斤,实现产值600万元以上。除去土地租金、人工成本等,预计村集体有10万元左右的利润。此外,村合作社计划种植赤松茸60亩,预计总产量15万公斤,实现收入180万元以上,预计食用菌产业全年能带动1.8万人次就近务工,实现增收100万余元。
聚焦增强主导产业优势,目前,该村建设了210个食用菌大棚、3500立方米冷库、1个烘烤房、一座食用菌制棒和深加工厂房,实现了食用菌全产业链发展,食用菌生产规模占全县70%左右,食用菌对外销售率达95%。以食用菌产业为纽带,今年,该村发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520亩、发展水稻制种1200亩、种植西瓜50亩,形成了“一主导多特色”的多元产业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