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兴仁海河村

红色乡村绿意盎然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段源兴

村庄青山环绕,道路干净整洁,行道树摇曳生姿,房前屋后绿意盎然、芳草茵茵。走进兴仁市城北街道海河村,便踏上了“红色之路”。

在海河村村委会旁,兴仁市海河红军战斗遗址公园展示中心格外醒目。“海河村原来叫黄土佬村,在清朝时期,这里叫海河塘,是村民聚居赶集的地方,这里有中央红军英勇奋战的历史足迹,为了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2021年11月正式更名为海河村。”在兴仁海河红军战斗遗址公园展示中心内,海河村党支部书记林必菊向记者介绍起了海河村名字的由来。

1935年4月19日,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朱德率领的中央军委纵队,彭德怀、杨尚昆率领的红三军团大部,董振堂率领的红五军团全部,由贞丰经巴铃卡子进入兴仁县境内,中午占领兴仁县城,将指挥部设在大街上刘继雅家中(刘家大院)。

蒋介石仓皇调动滇军和国民党中央军由安南(今晴隆)赶往兴仁围堵。20日清晨,彭德怀、杨尚昆奉命率领驻扎在兴仁城北的红三军团主力向北进发阻击。红军挺进海河时,国民党中央军九十二师(梁华盛)的前锋营几百人已占据了观音洞后山有利地形,居高临下地向红军疯狂射击。

在彭德怀同志指挥下,红军以一个尖刀排在海河北面土堡阻击敌人,一个尖刀排迂回到海河西面的獐子坝高地牵制敌人,大部队千余人迅速抢占西面伍箐青杠林高地,借助山高林密,红军隐蔽埋伏。前方两个尖刀排且战且退,诱敌深入,待国民党军进入伏击圈,漫山遍野的红军已形成四面夹击的口袋阵,展开了歼灭战。国民党军九十二师几千人仗着人多且武器先进,红军顽强奋战,战斗陷入胶着状态,经过一天的激战,国民党军伤亡惨重,先锋营长李继民、连长张少臣、连副周任先后被击毙。傍晚,国民党军溃退回安谷,红三军团大获全胜,但也牺牲红军战士13名、重伤2名,牺牲的红军烈士安葬在伍箐后山芭蕉洞。

海河战斗成功牵制住来犯之敌,打击了国民党军围堵红军的嚣张气焰,为红军撤离兴仁向西挺进赢得了宝贵时间,实现胜利走出黔境、入滇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

2020年,借兴仁海河红军战斗遗址列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单位契机,海河村积极争取公安部帮扶资金400万元,建成集“红色+旅游”“红色+乡村”“红色+研学”为一体的红色文化体验园,实现了将红色资源到旅游资源的生动转变。

“现在红色故事越讲越吸引人,我们村的知名度越来越高。2023年8月1日我们就接待了1000多人,一天下来,解说员的嗓子都沙哑了。”林必菊说。从2023年6月3日开馆以来,已经接待游客2万余人次,实现综合收入15万元。

乡村振兴,不仅是一场物质文明的建设,更是对精神家园的重塑。软硬件设施建设的背后,是乡亲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红色美丽乡村”为定位,海河村坚持“内外兼修”,在推进人居环境提质改造的同时大力推动红色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并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在乡风文明、乡村振兴中的“铸魂”作用。

兴仁海河红军战斗遗址2018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列为左右江革命老区建设单位,2020年列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单位,2021年列入省级革命文物保护单位、全省首批28个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试点、全州红色文化旅游精品路线景点、兴仁市党员干部红色教育基地、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2024-04-25 兴仁海河村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22972.html 1 红色乡村绿意盎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