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莹 向淳 袁鹏 景诗瑶
视点
“银球茶,很好喝!”西班牙朋友略显生硬的中国话,让人忍俊不禁。
在3月18日举行的西班牙巴塞罗那国际食品和饮料展览会上,雷山县毛克翕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毛鹃将一颗雷山银球茶投入杯中,随着沸水冲泡,茶球如花绽开,茶香氤氲,绿汤怡神,赢得了品茗者纷纷点赞。
雷山银球茶,以独特的银灰墨绿球形外观和传统制作工艺,在贵州茶品牌中独树一帜,自1982年问世后,荣获各类大奖40余个,2014年入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今年4月18日,2024中国好绿茶大会暨第16届贵州茶产业博览会在湄潭县举办,雷山银球茶荣膺春季斗茶大赛绿茶类金奖茶王,并获“中国好绿茶大会推荐区域公用品牌”。
三代人坚守只为绿叶飘香
说起雷山银球茶,不得不提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茶专家、银球茶创始人毛克翕。
“雷山银球茶是爷爷带着几十名工人师傅朝夕与茶为伴,多年风餐露宿研制而出、获国家发明专利的地方品牌。其形圆紧似乒乓,又如苗家女性佩戴的银铃铛,受‘乒乓外交’的启迪,故得名。”说起银球茶的来源,“茶三代”毛鹃清晰记得爷爷毛克翕扎根山间研创银球茶的往事。
位于雷山县境内雷公山,最高海拔2178.8米,是苗岭山脉主峰,长年多雾,海拔1200米至1400米的地带是生产优质茶叶的理想之地,具有悠久的种茶历史。20世纪80年代初,对茶文化颇有研究的雷山县科委干部毛克翕主动请缨“上山”发展壮大雷山茶产业。
结合传统制茶工艺,巧借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的春茶新芽蕴含的果胶含量较高的优势,毛克翕经过反复实践“捻芽成球”,创制出汤色明亮、鲜爽回甜的雷山银球茶,得到国内茶界专家的高度认可。
毛克翕因时制势创办了雷山县毛克翕茶业有限公司,开启了品牌引领产业蝶变之旅。前人创业,后人兴业。在毛鹃的记忆中,父亲毛华一年中有三四个月时间用在跑展销会推广雷山银球茶。
“2017年,我已经在县旅游局上班多年,当时母亲患病,父亲事业家庭两头兼顾力不从心,我便放弃了‘铁饭碗’,从父亲手中接过茶叶事业。2019年通过申请,我成为了银球茶第三代非遗传承人。”毛娟回忆说。
雷山银球茶一经问世,就成为贵州茶叶界各种大奖的常客。2015年,贵州省首届春季斗茶大赛,由雷山县毛克翕茶业有限公司选送的特级银球茶获得绿茶类唯一的金奖,并荣获“茶王”的称号;2023年,雷山银球茶被列入全国“土特产”名录、脚尧牌“高山绿茶”获第二十二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
岁月不羁,时光荏苒。一颗颗直径18至20毫米的小小银球茶成长为富民大产业,浸润了一家三代人40多年的心血,折射出贵州茶人的精神追求和创新求变。
从国家4A级景区西江千户苗寨出发,沿蜿蜒的山路驱车前行,一个多小时后抵达雷山银球茶基地核心区的西江镇脚尧村。晚春时节的清晨,海拔1400米以上的脚尧村虽然依然寒意袭人,但也绿意盎然。
脚尧之变,受益于雷山银球茶的产业发展。“全村200余名群众,拥有3700多亩茶,是全县唯一一个人均10亩茶的采茶大村,村集体经济每年增收100万元以上。全村人均纯收入2.4万元以上,茶农纷纷在县城买了房。”脚尧村党支部书记匡正湖自豪地说。
“祖辈、父辈依靠种茶吃上了饱饭。我的目标是要让银球茶产业变成乡亲们的‘摇钱树’。”脚尧一味三杯茶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胜明说,2018年,他放弃广州市一家企业高管职位,返乡创业带领村民发展雷山银球茶。
巍巍雷公山,今朝茶更香。目前雷山县茶园面积达16.3万亩,可采摘面积13.78万亩;茶产品年产量6581.38吨,年综合产值突破11.6亿元,其中银球茶产值2.7亿元,占总产值的近四分之一;全县涉茶农户7.8万人,人均增收3500元左右。
“她”力量撑起茶产业一片天
缕缕春风吹绿茶乡,座座茶山披上绿装。3月初以来,雷山县以妇女为主体的采茶大军遍布茶山。
“春茶采茶这一个月的收入至少有6000元左右,再也不用心疼花钱给小孙子买礼物啦!”3月26日,雷山县望丰乡干河沟村的茶园里,女茶工朱明兰高兴地说。她这些天每天早上7点不到,就约上几个好姐妹前来采茶。
茶产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名优茶叶采摘、银球茶揉捻、茶艺表演均靠“指尖功夫”,这为雷山县妇女提供了大显身手的机会。统计显示,每年该县共组织群众参与茶叶组织化生产约27万人次,其中,女采茶工占总人数的90%以上。
雷山银球茶的发展,不仅为大量农村闲置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还培育了一群“女能人”,她们担当兴茶富民的领头雁,带领妇女们活跃在茶叶全产业链上,用“金手指”采下致富绿叶、揉捻幸福生活,用“她”力量撑起茶产业发展的一片蓝天。
3月27日,贵州省余鲜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雷山县苗家春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余鲜为一群省外访客表演茶艺。伴随着一整套如行云流水般的茶舞,杯中飘起缕缕茶香。这位30岁的“90后”对于推广茶文化情有独钟,身上汇聚国家二级茶艺师、国家三级评茶员等众多头衔。
从小在茶乡长大的余鲜,2014年在浙江杭州读完大学后,回到雷山投身茶叶事业,试水直播电商,并自学视频拍摄剪辑。她策划打造的“一杯茶换一个故事”系列作品在短视频平台红极一时,电商渠道销售额也达到公司全年销售额四分之一以上。
雷山县云尖农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春艳,引进先进技术和自动化生产设备,推广夏秋茶采摘加工,实现茶农增产、群众增收、企业增效;雷山县西江镇乌尧康源茶叶专业合作社经理杨燕红专注于扩大银球茶销售规模,2023年支付社员茶青款320多万元……
“雷山的女茶人很要强,不服输,每次问她们有什么需要,总说想种更多茶树、卖更多茶叶。”同为女性,雷山县茶叶产业技术服务中心副主任石开恋感言。
好产业“接二连三”带富一方百姓
沐浴着党的富民政策带来的“阳光雨露”,一颗银球茶化绿成金,揉捻出苗乡百姓的幸福日子。
3月末雷山县望丰乡,茶山上茶农背篓执筐采摘新茶,茶山下的茶青收购点人声鼎沸,当地茶企就近摆摊设点,茶农可以随意询问比价,价高者得。
“我们现在和城里人上班一样,早上准时上茶山采茶,下午准时到收购点卖茶青。”下午5点,在雷山县云尖商贸有限责任公司茶青收购点,茶农余正光提着10多斤福鼎大白茶青赶来,换来400多元现金。余正光出生在望丰乡望丰村的一户普通农家,父母留下的7亩多茶园每年给他带来4万多元收入。
“今天付了9万多元收购款。茶青连夜加工出来后,干茶直接发到浙江安吉,每斤能卖600元,今年预计白茶收购加工要持续到4月底。”3月27日,在达地乡达地村茶叶加工厂,记者见到了正在制茶的王玉昌。
49岁的王玉昌曾在外务工10多年,2017年他回乡创业,从种植白茶到现在涉足加工、销售。
行走达地乡,种茶、制茶、卖茶,茶产业环环相扣。达地乡党委书记李正才说:“我们积极组织采茶工技术培训、农技人员走村入地,做好茶青采摘技术指导,以保证茶青下树率、达标率。预计今年春茶茶青下树560吨左右,产值达5600万元以上。”
茶青下树后必须连夜揉捻炒制。在雷山云尖茶业实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人机共忙,昼夜不停满负荷生产。“赶制春茶,耽误不得,我们保留传统工艺,借助电气化制茶设备实现提质增效。”加工车间主管杨宗霖说。
茶企给力,赋能产业。目前,雷山县注册茶叶市场主体有156家,其中获得SC认证生产茶企29家,省级龙头企业5家,州级龙头企业7家。
坐拥“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全国旅游名县、贵州茶叶大县”三张名片,雷山县的茶旅融合之路蹄疾步稳。
雷山县脚尧茶业有限公司于2020年在脚尧村开办起凉水井民宿,结合茶叶体验园,可让游客体验采摘、手工加工等茶趣,副总经理董文慧介绍:“今年我们还申报了脚尧茶业疗休养基地。”
芦笙悠扬的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4A级旅游景区,茶叶门店顾客盈门,品贵州好茶成为游客出游的新风尚,不仅雷山银球茶成为游客争购的伴手礼,中式新茶饮门店也吸引了更多年轻一代光顾。
壮大一个产业,致富一方民众。
雷山县茶叶产业技术服务中心主任文晓周表示,“雷山全县茶青90%以上都是由县内企业加工销售,让茶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带来的收益,大部分都留在了农村、留给了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