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组团式”帮扶提升县域医疗能力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门诊综合大楼及住院楼。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供图)

三都自治县人民医院院长傅小云(左二)参加感染科晨交班。 (三都自治县人民医院供图)

纳雍县人民医院院长赵泽驹(中)在当地开展多例疑难手术。 (纳雍县人民医院供图)

杨国军 汪盈平

“组团式”医疗帮扶是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健康保障的重要举措。2022年4月,国家启动“组团式”帮扶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人民医院工作。

作为贵州省省级龙头三甲医院之一,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下称“遵医附院”)闻令而动,听令而行。该院选派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专业水平高、作风过得硬、自我要求严的干部人才,组建专业对口、结构互补、协同高效的帮扶团队,分别到纳雍县人民医院、三都自治县人民医院和关岭自治县人民医院(以下分别简称“纳雍医院”“三都医院”和“关岭医院”)开展“组团式”帮扶,并作为帮扶领队单位,奏响“组团式”帮扶“协作曲”。

“‘派出一支队伍,带好一所医院,服务一方群众,培养一批人才’,这是开展‘组团式’帮扶的初衷,也是医疗帮扶的落脚点。”遵医附院党委副书记、院长余昌胤说,为高效高位推动这一全新的对口支援工作,根据“受援医院所需、遵医附院所能”的原则,遵医附院尽锐出战,善作善成,全力以赴提升县域医疗能力,不折不扣托起山乡“健康梦”。

挥好管理指挥棒 激活“一池春水”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遵医附院高度重视“组团式”帮扶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细化具体举措。在选人环节,特别精挑细选出3名兼具临床和管理经验的专家,担任为期两年的帮扶领队和县医院院长。另外在队伍组建上,以受方需求和薄弱点为导向,向每家县医院配备了5名精锐骨干组成帮扶队伍,并担任相应科室主任或副主任,进行为期一年的驻点帮扶。

遵医附院与3家受援县医院签订帮扶合作框架协议和分院授牌,县医院有关学科与遵医附院相应学科建立专科联盟,运用遵医附院的先进管理理念,进一步实现管理理念和管理措施同质化。重点推进“五大中心”和学科建设内涵发展,推广运用“互联网+医疗”模式,建立考核管理、绩效分配、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档案管理等诸多管理制度。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遵医附院选派的3位新任院长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决心,动真碰硬破积弊,加速改革谋发展,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管理革新在受援县医院全面展开。

关岭医院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完善了40余项制度方案,将帮扶工作重点任务进行分解,逐项落实,并自行开发建成医院运营分析系统,优化医院考核指标体系。不定期召开“组团式”帮扶调度会和工作推进会,以“关医大讲堂”和院长行政查房为纽带,激发员工斗志,凝聚团队合力。

纳雍医院则以三级综合医院创建为目标,修订完善各项规章制度50余项,优化流程,监督实施。坚持收入分配向一线科室、关键岗位和业务骨干倾斜,为医务人员干事创业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创建了一套符合纳雍医院运行实际的管理体系,用制度保障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逐步提升医院管理能力。

“最好的管理就是当老师。好的管理者,必须当好老师,去教会同志们掌握怎么干事、怎么成事的本领。首先就是要明确干什么事,其次是怎么干,最后是怎么干好。”三都医院院长傅小云说,该院通过“抓党风转作风、抓医风转行风、抓质量转形象”创建“五好”医院的实施方案,以党建引领、凝心聚力,以提升群众满意度为出发点,强化为人民健康服务的责任意识,筑牢医院价值观,重振医院精气神。当前,医院医德医风、服务能力、服务意识均有了极大改观,投诉率明显降低,正朝“五好”医院建设目标稳步迈进。

夯实医疗基本功 守护群众健康

纳雍医院心血管内科为房颤患者首次成功施行了射频消融术,患者恢复正常心律。该科不断尝试新技术,取得一项项重大突破,提升了抢救县内心血管急危重症患者的业务水平,为心血管病患者带来了福音。

三都医院新生儿科成功用有创呼吸机救治了建院以来第1例肺部感染的新生儿,医护人员在实践中学习了新生儿呼吸机的运用、呼吸机参数设置、气道管理等知识。

关岭医院外二科(骨科)成功实施医院首例肘关节镜手术,这是继膝关节微创关节镜手术之后实现的新突破,标志着该院关节镜下治疗技术的进一步提升。

…………

基层医疗服务是人民健康的“第一道防线”,如何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让群众在家门口享有优质医疗服务,就近就能看上病、看好病,这是很多基层群众最切实的希望。

“我们在帮扶中发现,许多医生的信心、底气不足,稍微严重一点的病就不敢看,药也不敢开。”纳雍医院院长赵泽驹说,受限于硬件缺失和自身水平,基层医生缺乏诊断依据,常常凭经验盲目诊断或只能转诊,患者体验感不好,医生经验也不足,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今年初,纳雍医院首台1.5T核磁共振仪器开机,填补了纳雍县医学影像中心的设备空白。此外,结束了病理和心电图无独立诊断的历史。

正是得益于“组团式”帮扶,各个受援医院的“创伤中心”“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和“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五大中心加速推进,当前大多建设完成且通过验收。各医院还因地制宜,审时度势新增或细分学科,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不断做大做强,拓宽医疗服务领域,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服务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三家受援医院在“组团式”帮扶后,门诊量和住院量明显提升,共计开展新技术新项目近200项,四级手术占比也明显提高。

“输血”“造血”并重 壮大人才生力军

医疗人才是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的关键。硬件提升靠资金投入,可以立竿见影,但人才问题显然没那么简单。

“如何让本地人才留得住,外地人才愿意来,为当地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这是‘组团式’帮扶的要义之一。”关岭医院院长朱刚说:“有磨没人推是地方医院的窘境,除了基础设施与就医环境不利外,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在福利待遇、晋升渠道、能力提升等方面倾斜不够,导致积极性不足。”

遵医附院坚持“鱼”“渔”相授,聚焦卫生领域人才短板问题,注重“输血”“造血”并重,利用帮扶团队和“后援团”的资源优势,采取“团队带团队”“师带徒”“一对一”“1+N”等结对方式,加大本土医疗人才培养力度。

在人才培养上,三都医院采取帮扶专家内部培养和大规模医生、护士外出进修培养方式。通过制定“导师制”人才培养方案,1名帮扶专家至少带3名医生为徒弟,一年帮扶结束后,必须教会一项以上的临床新技术。

关岭医院为了稳定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切实解决医院重点领域、紧缺专业、关键岗位人才短缺问题,拟定人才引进和培养实施方案,以及“组团式”帮扶跟学人员考核办法,通过“请下来,送上去”和“请进来,送出去”等方式充实壮大人才队伍。

“老中青覆盖,人才不断层。”纳雍医院选拔了业务骨干60人,由帮扶专家和帮扶单位专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以理论培训、操作培训、教学培训等方式进行培养,为医院建设一支高水平、成梯次、成建制、带不走的医疗人才骨干队伍奠定了基础。

乡村振兴,健康先行。余昌胤说,遵医附院承担着引领、辐射、带动和服务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职能,在下一步“组团式”帮扶工作中,将选拔任用好帮扶干部队伍的交错式替换,聚焦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急难愁盼问题,以点带面,错位发展,持续提升基层医院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整体提升县域医疗能力,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的健康保障。

--> 2024-04-24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22879.html 1 “组团式”帮扶提升县域医疗能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