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勇 杨志军
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安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保证人民安居乐业的头等大事。发展和安全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发展解决的是动力问题,是推动国家和民族赓续绵延的根本支撑;安全解决的是保障问题,是确保国家和民族行稳致远的坚强柱石。新形势下,必须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
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高质量发展是指在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上,追求更高效率、更加公平、更为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它要求发展不仅要有速度,更要有质量;不仅要增长,更要优良。高水平安全则是指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人民安宁的一种状态,它要求我们不但要防范传统风险,还要应对非传统挑战,确保国家从政治到经济、从文化到社会、从生态环境到网络安全的全方位安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把统筹发展和安全纳入“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2023年底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以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安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发展和安全要动态平衡、相得益彰。新的征程上,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必须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安全,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守住安全发展的底线,把国家安全贯穿到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同经济社会发展一起谋划、一起部署,做到协调一致、齐头并进。只有让发展和安全两个目标有机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才能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不断书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高水平安全是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的必要举措。在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的双重保障中,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的根本实现路径便是找准新质生产力的历史定位、理论定位和实践定位。新质生产力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随着科技进步和产业变革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生产力;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重大创新和发展,是对传统生产力理论的深化和发展;强调了科技在生产力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提出了生产力发展的新动力、新机制和新路径。发展新质生产力对维护国家总体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能够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可以促进科技创新,提升国家的科技水平;可以更高效地利用资源,减少对传统资源的依赖,确保国家的资源安全;有助于提高国家在关键技术领域的自主可控能力,减少对外依赖,这对于保障国家的技术安全和产业安全至关重要。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有助于提升国家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如网络安全、生态环境安全等问题挑战的能力。
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需要重视以下方面。一要平衡发展与安全的关系。不能片面追求发展而忽视安全,也不能因噎废食过度强调安全而限制了发展,必须动态把握发展和安全的辩证统一关系,实现两者互促共进。二要重视新质生产力的作用。在实践中,我们要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我们还要注重新质生产力的合理布局和优化配置,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三要注重发展方式的转变。推动经济结构高科技、低能耗、高附加值的产业转型,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四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格局的形成。将创新放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加大科研投入,鼓励企业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五要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双向转化通道。因地制宜,通过补强基础设施,拉近“绿水青山”与经济发达地区的距离;打造具有地域特色、有效对接市场需求的品牌,避免同质化竞争和拥挤效应,促进“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六要实现营商环境的优化。通过不断改进政策和制度,提高政府的服务能力和效率,可以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推动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防范化解各种风险隐患。
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我们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思维,注意规范和引领社会组织、公众媒体等发挥监督作用,共同维护国家发展与安全,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短期与长期、内部与外部的关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国家安全发展战略布局,不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2AZZ009〕、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建设资助项目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