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鲁媛 向秋樾
剥蔗备种、施肥下种……四月的牂牁气温回暖,田地里10余名工人躬身耕耘,一节一节甘蔗覆满土地,一点一滴回忆在卢香舟内心泛起。
甘蔗,一直是六枝特区牂牁镇的“甜蜜名片”。卢香舟一家有十余年的种植经历,用甘蔗榨糖、制酒,彼时在这份“甜蜜事业”的助推下,卢香舟一跃成为20世纪90年代稀有的“万元户”,“得益于牂牁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我们本地甘蔗产出的红糖口感香甜,破之如沙。”
2007年,为保障水库区范围内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一场浩大的生态移民在六枝展开,近万人搬到三个生态移民安置点开始新的生活,如今的牂牁镇西陵村便是其中之一。
搬离之前的住处,放下甘蔗事业的卢香舟开始布局新的谋生之路——办厂、打工,但每年腊月,街头巷尾飘香的红糖总会在不经意间拨动一家人的心弦。卢香舟心想:“尝试了那么多,会不会老本行更顺手?”
带着疑问,2023年,卢香舟将200多斤本地红糖放到网络上售卖。“没想到几天就售空。”这次试水让卢香舟更加坚定了重返老本行的决心,“种甘蔗榨红糖,还是老本行更顺手。”
栽甘蔗、榨红糖,一看产量,二看出糖率。
为了能找到更适宜的品种,卢香舟与妻子潘明飞开启了他们的寻觅之路——黔、云、桂三省交界的万峰湖在地理位置与气候方面与牂牁相似,寻找的步伐迈向这里;黔西南州望谟县引进了一批广西农科院新研发的品种,亩产量可提高1至2吨,出糖率提高2%,前进的脚步又抵达此处……跑遍周边地区,他们终于将寻觅的目光停在广西。
4月9日,16吨种子在50亩地里全部种下,卢香舟的嘴角泛起一丝笑意,他说:“这50亩地里有一部分是本地种子,一部分是广西种子,作个比较,看看哪个品种能更胜一筹,明年种上200亩!”
妻子潘明飞同样也有开心事,重操甘蔗这份“甜蜜事业”,新老客户一起抛来橄榄枝:甘蔗渣打成包,养牛企业将立马前来收购;甘蔗叶也被邻村早早预定;而榨糖过程中产出的甘蔗酒也能开拓另一条新的销路。
“今年我们还想尝试在包装用上布依族特色,一改市面上‘砖头’一样红糖块的印象。”作为非遗绣艺传承人的潘明飞,也开始盘算着在红糖模具和包装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