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荔波杜鹃为什么“不吃酸”

荔波杜鹃。 徐建 摄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张警 程佩佩

每逢4月杜鹃花开时,在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深山里,有一群人,翻山越岭,攀岩峭壁,只为寻找一种稀有杜鹃种类——荔波杜鹃。

荔波杜鹃不仅属于贵州的特有种,也是属于喀斯特地区的特有种,仅分布于荔波县喀斯特地貌的石灰岩山,生长于山顶部的局部地段,目前仅发现4个分布点。

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BGCI)2013年出版的《杜鹃红色名录》,将荔波杜鹃列为极度濒危(CR)等级,是分布在中国的14种极危(CR)杜鹃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观赏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

“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蹿蹿”,贵州的这句饮食名谚用来形容这片土地上生长的杜鹃也是再恰当不过。由于杜鹃喜欢“吃酸”,学者一般认为杜鹃属植物是酸性土壤的指示植物,但荔波杜鹃属于“不喜酸”的类型。从生境来看,茂兰保护区内的岩石主要为碳酸盐类,在这类母岩上发育的喀斯特地带性土壤为棕黑色石灰土,呈碱性。

“荔波杜鹃生长地土壤很少,它都是生长在石灰岩、石缝里面。根据我们现在的调查结果,凡是有荔波杜鹃分布的点,都伴有红豆杉、硬叶兜兰、翠柏等珍稀植物。”茂兰保护区管理局高级工程师陈正仁介绍,荔波杜鹃1997年首次被发现,2003年正式发表为新种。

目前,茂兰保护区管理局创建“就地保护为主、迁地保护为辅、科技攻关支撑、野外回归扩群”的保护模式,对荔波杜鹃进行种子萌发、扩繁培育、野外回归种植等,并尝试用荔波杜鹃的种子和枝条作为组织培养的无菌材料进行培养,成功获得无性繁殖。

--> 2024-04-22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22694.html 1 荔波杜鹃为什么“不吃酸”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