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一双红掌 拨春水

高棉乡棉花村白鹅养殖基地。

高棉乡依山而建的茶园,垄垄茶树青葱翠绿。

正午时分的日头开始变得热烈。

高棉乡棉花村村民罗光明掐着时间,把悠闲吃草的200多只白鹅赶回20米开外的圈内,给各个食盘满上饲料。一阵忙活后,大鹅“开餐”了。

“基地的技术指导说了,每天定时定点加餐,不能耽误。”罗光明解释道。放眼望去,大鹅羽翼丰满、体大膘肥。指着鹅圈里几袋饲料,罗光明补充:“饲料也是基地专门配的,让我喂完了就通知他们来收鹅呢!”

罗光明所说的基地,是棉花村白鹅养殖基地。2023年2月,“普安女婿”同时也是春晖使者的陈仲明响应号召返乡创业,建起了这家白鹅养殖基地。

2023年底,为拓宽村民增收渠道、扩大养殖规模,棉花村依托白鹅养殖基地鼓励村民利用房前屋后的空地开展白鹅养殖,由基地垫付鹅苗钱和饲料钱、提供技术指导,出栏的鹅还兜底回收,出栏时重量、质量达到要求的保证只赚不赔。

“根据白鹅的生长规律,我们认真算过这笔账。”高棉乡人大主席、棉花村包村领导甘正刚说:“鹅苗采用4斤以上大鹅,全部打好疫苗,前期风险由基地承担,再养40天左右即可出栏,一年能养7批左右。而这40天里,正是鹅快速长肉的最佳时期,出栏后既可以自己卖,也可以让基地按市场价回收,每只鹅收益不足5元的由基地补足,这不是稳稳地赚钱嘛!”

周期短、风险小,“一双红掌”拨动了庭院经济的发展浪潮,罗光明成了第一批试水的人。今年1月,罗光明卖掉了50只鹅,扣除鹅苗和饲料钱赚了800多元。“有搞头!”既能在家照顾老人孩子,还能零风险增收。尝到甜头后,罗光明放心大胆地又拿了221只鹅苗,只待出栏数钱。

罗光明养鹅赚了钱的消息在村里逐渐传开,更多村民动了心。年过六旬的伍家祥把自家猪舍改成鹅棚,精挑细选了200只鹅苗。陆陆续续又有几户加入,罗光明也下了“血本”平整土地扩大鹅圈,他打定主意,“下次还要养更多”!

吃罢“加餐”,罗光明又把鹅赶出去吃草,吃草降低成本,多动提高肉质。

自从村民们发展白鹅养殖庭院经济后,陈仲明每天更忙了。他不仅是基地的负责人,也是村民的“技术顾问”,既要负责鹅蛋的孵化、鹅苗的脱瘟育雏,每周还要把村里的白鹅养殖户都瞧上一遍,粪便好不好,长势好不好,什么时候加草,什么时候出栏……一一给予悉心指导。

“村民养鹅之前先到基地培训,每家发放养殖手册,看不懂的上门指导,把养鹅损耗控制在3%以内。”陈仲明说,如此让利,既调动村民积极性,又提高全村白鹅养殖规模,未来基地还将“进军”屠宰深加工,增加就业岗位,让更多村民受益。截至目前,已有近2万羽白鹅从这里走上重庆、成都、贵阳等地的餐桌。

此外,为让农户发展庭院经济切实获利,棉花村安排专人进行全程跟踪、台账管理,确保各项服务到位和庭院种植养殖标准化管理,返乡青年陆毅然就是其中一员。

“3月10日,入场第4天正常,家有狗多注意。”“3月19日,注意小鹅饮食,可分开投食,做到个头匀称。”“4月5日,一羽粪便白,要喂药。”……翻开陆毅然的台账本,全村参与庭院经济的农户养殖白鹅情况清楚记录在册。政府与企业双重护航,让村民吃下“定心丸”。

如今,棉花村的庭院经济发展风生水起,除白鹅养殖外,另有53户发展百香果种植2938株,预计今年将带动每户增收3000元以上。

“作为传统农业乡,庭院经济是最符合高棉乡村振兴的路径之一,投入小、风险低、方式灵活,能有效增加劳动力薄弱家庭收入来源,拓宽增收渠道。”付光胜说。以棉花村为缩影,近年来,高棉乡采取“龙头企业+农户+庭院经济”模式,因地制宜探索发展庭院经济,壮大精品水果种植及白鹅、肉兔、黄牛等特色养殖业,庭前屋后方寸之地正激活高棉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 2024-04-16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40297.html 1 一双红掌 拨春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