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向莉君
“水量足、水质好,用起来放心。”说起用水变化,威宁自治县盐仓镇四堡社区张光芬满脸开心。去年8月,当地接上水库的稳定水源,铺设了新管网,有效保障了供水安全。
汩汩清水,润泽乡村。近年来,我省聚焦农村供水安全,大力构建规模化供水、标准化水质管理、企业化信息化管水体系,农村饮水已从“有水喝”向“喝好水”转变。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全省共建成农村供水工程8.69万处,规模化供水率达40.56%,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1.2%,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成效显现。
10日上午11点过,息烽县小寨坝镇上寨村村民张乾佐忙完农活回到家,拧开水龙头洗了把脸,开始准备中午饭。“水龙头一拧就来水,方便很多了。”张乾佐说,以前,当地村民饮用水要么找山上的水源点接下来,要么修建小水塔抽地下水,水量不稳定,水质还得不到保障。
“遇到干旱天,水量小,甚至断水,就难了。”张乾佐摇了摇头。
在息烽农村,像张乾佐一样,村民不再为水发愁,得益于当地的大水网建设。为让村民用上稳定水、干净水,息烽县依托县域内的20座水厂和11处集中供水工程,建设拉通7600多公里供水管网,打造“水系连通、水源互通、管网相通、调控自如”的大水网,统一净化输送调配供水,覆盖全县24.86万名农村人口。
我省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丰水难留、山高水低、人高水低矛盾突出,实施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通过骨干水源统一供水,是提升农村供水质量的基础。2023年5月,《贵州省水网建设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23—2025年)》印发,要求加快推进在建骨干水源工程、水系连通工程及一批农村供水保障工程。
过去一年,我省完成全口径水利投资307亿元,完建骨干水源工程95座,开工建设水网连通及规模化供水工程137个,建成各类管网9470公里,为农村安全供水打下坚实基础。
当前,我省水利领域649个国债支持项目进度条拉满,开工建设的17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正抢抓工期。按计划,今年我省将完建100座水库及配套管网渠系,新建或改造管网1.2万公里,新增供水能力超5亿立方米。
引来了好水,还得把水管理好。打开手机上的海创物联APP,点击进入监控中心,油芭小田坝上下两个高位水池信息清晰显现。发现水池水位偏低后,管水员米朝茂点了一下手机屏幕上并列显示的水泵开关,立即进行远程操控抽水。
“以前一天得跑好几趟,现在通过手机就能随时监控,便捷高效。”米朝茂是润源供排水公司员工,也是平塘县克度镇新和、金塘片区的管水员,负责片区日常的输水管理、损毁抢修及水费收取。
“去年我们收取水费1700万元,加上政府补贴,保证了全县供水管护正常运转。”润源供排水公司副总经理马登俊介绍,目前,平塘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9.9%,规模化供水覆盖率达75.87%。
平塘农村不再为引用水犯难,政府统筹、公司化运作、企业化运营是关键。记者了解到,该县将200人以上和条件成熟的200人以下农村供水工程交由供水企业统一运行管理,建立“公司+片区服务中心+管水员”的管理模式,实现了企业化专业化管理服务全覆盖。同时,为实现更加高效精准管水,该县还在建设完善智慧水务数据系统上不断发力。
在该县玉水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内信息室一面大屏幕上,平塘县城区及周边村寨的水厂设备信息、月供水量排行等数据清晰罗列,工作人员适时通过系统进行相关调节。“我们在平塘城区安装了40多个水质、流量压力监测器,可实时传回流量压力值,精准判断管网的运行状况。”技术员谢汶沅说,系统建设完善后将在全县铺开。
这是省级智慧水务一体化大数据平台在平塘县的应用。该平台通过对供排水工程“源、制、供、售、排、污”各环节监测控制,为水务公司生产、运营、客服、管控、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助力实现全省水务一体化、集团化、精细化、数字化管理。目前,该平台已在46个县级水务公司投入运行,软件部署市场占有率达50%,服务人口超千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