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危化厂里绿如茵

——“瓮福BUSS法”世界首创技术激发的创新力量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李中迪 罗丹

4月10日一大早,贵阳市息烽县小寨坝镇高家坝村下起了毛毛细雨。

天刚蒙蒙亮,贵州磷化氟硅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州磷化氟硅科技)充装站站长张家鼎就走进了公司生产车间主控室。在熟练的键盘敲击声中,他已通过线上操作启动产品自主装车程序。然而就在1年前,他还充当着“工具人”,每天在值班室“蹲守”,现场装车。

“我们公司的主营产品无水氟化氢具有高毒、强腐蚀特性,属于危化品。现场装车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去年通过技改后,实现了自动化装车,让生产更安全、员工更安心。”张家鼎自豪地说。

不是在技改,就是在技改的路上。贵州磷化氟硅科技掌握着世界首创技术,但从未停下过前进的脚步。

走进公司厂区,在遍布钢铁管线的“工业森林”里,一块青草地引起记者注意。公司副总经理孙昌红告诉记者,这是公司特意种植的绿地,希望让来到这里的人感到安全,不再闻“危化”而色变。

安全源于技术的自信。每当给新进员工培训时,孙昌红总会用公司技术名称变化的故事激励大家:“从BUSS瓮福法到瓮福BUSS法,名称的调换,代表着我们中国对核心科技的主导权。”

何为BUSS瓮福法?为何又变瓮福BUSS法?故事要从15年前说起。

贵州磷矿资源丰富,磷肥生产长期以来占据磷矿开发的主导地位。在开发过程中,科研人员发现,磷肥生产中产生的氟硅酸是非常宝贵的资源,如果得不到有效利用,反而会变成磷肥行业的主要污染物,制约磷肥行业的发展。

磷肥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好氟硅酸的加工问题,变“废”为宝。通过综合分析,技术人员认为,将伴生于磷矿石中的氟加工为无水氟化氢或氢氟酸,应用于半导体制造工艺、制冷剂、氟材料、含氟医药、电子精细化学品、新能源等行业,是一条可行之路。但彼时,放眼全球,也没有成熟技术可供借鉴。

2006年,贵州瓮福集团引进瑞士BUSS Chem Tech公司的专有技术,通过与自主技术结合,经过两年探索,成功制造出世界首套氟硅酸生产无水氟化氢装置,并正式投入工业化生产,探索出一条从磷化工业中回收氟硅酸制取无水氟化氢的新途径。

“技术刚引进时,是以瑞士公司技术为主,所以被称为‘BUSS瓮福法’。当我们攻克技术难关,实现工业化生产后,技术就被改为了‘瓮福BUSS法’,成为世界首创,目前是全球唯一。”孙昌红骄傲地说。

随后,该技术陆续在福建、湖北、云南以及贵州开阳、福泉等地落地投产。2020年,贵州磷化氟硅科技有限公司在息烽成立,建成年产3万吨无水氟化氢生产线。

项目建设投产后,公司全体人员并没有“躺在”独创技术上吃现成饭,反而加快了研发脚步,不断攻克技术难关。

2022年毕业于贵州师范大学的谭锦涛如今是公司中控操作员之一。刚进公司时,他担任生产操作员,每天穿上防护服,深入车间进行手动操作,工作强度高、风险大。

2023年,随着公司FCS自动控制系统的升级,不但实现了对流量、压力、温度等各项指标的自动调节,还可以通过主控室大屏对生产线以及原料罐、生产装置、成品罐和装车站四大危险源进行严密监控,真正实现生产过程的全数字化管理。

现在,除了必要的现场巡检、取样等,大部分日常工作,谭锦涛都能通过控制系统自动完成。技术的创新和改进彻底解决了员工所面临的安全风险,也让一众员工有了更轻松、更安全的工作环境。

“马上我们还会在生产现场设置红外线温度检测装置,使用无人机代替人工进行现场巡检,让生产更加智能化。”孙昌红表示。

科技创新引领发展,贵州磷化氟硅科技用技术改写着生产工艺——电耗从1400度降低至600度;蒸汽消耗从5吨降至3.8吨;自主研发自动过滤机的投用,解放人力,实现全自动生产……

“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举措。贵州磷化氟硅科技对无水氟化氢技术工艺的不断改进和突破,正是通过科技创新和技术改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动诠释。

“希望我们的技术,就像生产线地面上的青草一样蓬勃生长。”孙昌红说,接下来,贵州磷化氟硅科技还将紧跟国家“双碳”战略目标,构建“无废工厂”,进一步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在绿色创新、产业升级、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做足文章。

--> 2024-04-15 ——“瓮福BUSS法”世界首创技术激发的创新力量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22106.html 1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危化厂里绿如茵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