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黔剧《无字丰碑》的叙事与审美

《无字丰碑》剧照。

成荣蕾

大型红色革命题材黔剧《无字丰碑》,用贵州地方戏语言跨时空追忆、传达、赞颂贵州革命先烈,以崭新的艺术表达倾力彰显人性之美、信仰之美、崇高之美,以生动的笔触诠释红色革命的精神力量与文化内涵,剧本叙事充实饱满、结构紧凑完整、细节刻画精准到位,“虚实结合”与“戏中戏”的导演手法营造多维的多空间叙事,展现出黔剧艺术的发展空间。

黔剧《无字丰碑》以中共贵州省地下组织的创建和发展为背景,以贵州省工委第一任书记林青为原型,用心、用情讲好革命故事致敬革命先烈。叙事与情感齐头并进,故事情节生动曲折、主线明晰、剧情饱满。饱含诗性的唱词,微视角的心理挖掘精准定位剧中所处时代背景的人物和角色特点,人物形象鲜明立体,特别是对人物内心的纠结与挣扎刻画得栩栩如生。

以生动的人物角色塑造为重点进行故事的叙述,主人公林青由黔剧院年轻的演员周钢饰演,此角色文武并重,涵盖了文琴、黔剧的表演程式,唱、念、做、打全方位的技艺,大段唱腔唱段对话都非常考验一个演员的专业功底和艺术造诣。从舞台表现来看,周钢对角色人物的理解和领悟是比较深入的,在该剧中的角色塑造个性鲜明、细腻而丰满,林青是一个可以用生命捍卫母亲尊严的孝子,亦是文琴“伶人”,富有艺术家的气质,更具备中共地下党领导者德才兼备、忠诚担当的素质。在面临忠孝难以两全的时刻,编剧把主人公纠结而复杂甚至痛苦、难舍的心理活动和人物内心矛盾刻画得淋漓尽致,演员通过生动感人的细节,塑造了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整部剧有情感有温度。

在戏剧创作中,反派人物的塑造其实比正面人物更难,反派人物的言行都是为了衬托正面人物的形象,使戏剧矛盾更具有张力,剧中对曾是中共地下党党员,被捕后叛变的“两头草”陈惕庐的塑造辨识度很高。陈惕庐是剧中最典型的反派角色,阴险、凶狠、狡诈,内心脆弱、心胸狭窄、充满仇恨,为了保全被软禁的家人,在痛苦和纠结中出卖内心和灵魂,编剧根据情节的发展和人物性格设计了许多内心的独白,把陈惕庐的自私懦弱、虚伪与恐惧刻画得深入而真实。

此外,编剧对其他人物形象的描写也同样极富个性,突破了小角色标签化、符号化的通病,对深爱儿子的林母、直率坦荡的范大胆、泼辣聪敏无畏的一枝花、胆小怕事的大碗茶等人物形象塑造上饱满且立体。

地方戏曲的发展需要不断创新和尝试,《无字丰碑》跨界融合的伴奏、多元的舞台表演、创新的唱腔音乐为红色题材文艺创作提供了当代艺术审美的新表达。

戏曲音乐的创新一直以来都被视为困扰新戏艺术发展高度的瓶颈,当戏曲音乐与剧情、唱词珠联璧合时,往往就能成就经典之作。《无字丰碑》融合了全新伴奏模式,整体音乐的伴奏在黔剧音乐伴奏的基础上融合了交响乐伴奏,交响乐恢弘的气势、高亢悠扬的旋律,跨界融合的音乐伴奏与跌宕起伏的剧情相得益彰,当观众耳目一新的时刻,黔剧唱腔响起,传统黔剧音乐的唱腔和板式依然是“黔味”十足。

黔剧的音乐唱腔是在贵州扬琴说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使用地方方言,所以其声、腔、韵都很有地方特色,在《无字丰碑》的音乐创作中,主创团队在保持黔剧音乐基本唱腔、板式的前提下激发了新音乐创作灵感,黔剧的板式结构为四句式板式变化体,在该剧的创作中,为了使剧情发展更符合现代审美,作曲融合了京剧等其他剧种的板式结构,延长了黔剧的唱段布局,使得音乐更加丰满,恰如其分的唱段结构使唱词语言表达更加精准完整,更能展现演员情绪。在剧情的推进与发展中,过场音乐使用了板鼓、大锣、小锣、铙钹等武场乐器组合演奏,现场气氛热烈,鼓点激昂响亮,强烈的感染力牵动着观众情绪随剧情波澜起伏,沉浸式体验黔剧的艺术魅力。

“无技不成戏”,该剧在武与舞上都作了大胆的创新,特别是武戏的展现博得了年轻观众的阵阵掌声和欢声,范大胆部下与陈惕庐部下在茶馆发生争执后的打斗,国民党特务搜捕中共地下党的过场戏中技艺设计,演员们腾空翻跃的炫技尽显黔剧创新的表演身段、身法,主创团队调动铺排有度,演员们的完成度也很高,在烘托舞台气氛,营造剧情紧张激烈、气势恢宏的同时展现出黔剧演员高超的表演技艺和功底,同时也为剧情的发展增添了热度和烈度。

戏曲与舞蹈的融合,不仅能推进戏曲叙述,展现戏曲内涵与魅力,同时也承载着戏曲美学的提升。该剧的舞台表演寻求传统美学在现代黔剧中的合理表达,启幕,戏中戏,一段京剧传统的程式动作水袖舞简洁而写意,让观众浮想联翩,随着剧情的发展,水袖舞者多次出现,用舞蹈的方式表达诉说林青复杂的思想情绪;根据剧情需要将戏曲程式化的表演完美地融入现代舞蹈元素的表达,不仅融入了国际探戈元素,还融入花灯舞等,诸如此类舞蹈设计提高了剧情的节奏感,更时尚、更好看,也更符合当代观众的审美心理。

舞美是剧情视角语言的呈现,《无字丰碑》主创团队成功地把传统审美、传统元素与现代科技舞美、灯光等设计结合起来,形成了虚实相生的舞台设计风格。中国戏曲学院副教授陈涛导演坚持戏曲以虚代实、虚实结合、营造意象的美学特质,在对剧本进行舞台转化时,非常注重使用戏曲传统程式,注重写意,在舞台设计上根据时代背景对环境、人物特征都进行了恰如其分的安排,舞台布景、服装、道具等充分发挥其辅助功效。

启幕,前景求虚、剧随人移,着一袭长衫的苍涯子站在一束追光中道白:“戏台小天地,天地大戏台。列位看官,文琴唱班再起板,我苍涯子吊嗓开唱。”剧中多次把黔剧的前身“文琴戏”的戏台和演出搬上舞台,突破了戏曲舞台单一空间的限制,创造出一个展现传统文化、追根溯源的空间。而这个空间具有重要的符号意义,在剧中紧张局势、纷繁复杂的社会背景下形成了写意与写实相结合的若虚若实的舞美风格,与导演“戏中戏”的表达高度契合。舞台布局积极探索创新性的表现形式,围绕扑朔迷离的剧情,移动的戏台和桥构建了错落的舞台立体时空,茶馆、城墙、监狱一幕幕写实的场景也同时无声胜有声地推动剧情发展,在达到叙事的目的的同时延伸了舞台美学意蕴。该剧舞美很大程度地与现代科技表现方式相结合,多媒体、投影映射、LED屏、冰屏的运用,特别是运用冰屏展现剧中的摩尔斯密码,模拟无线电信号在空中的传输等,创造出令人难忘的视觉和艺术体验,舞台艺术充满无限的想象空间和张力。

《无字丰碑》对于黔剧而言是一次全新的探索、提升和拓展,陈惕庐扮演者、省黔剧院院长、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朱宏说:“只要勇于创新,地方剧种同样可以与时代接轨,同样可以大有作为。”该剧无论从思想价值、精神内涵还是艺术表现的创新都让人惊喜,这种多元文化艺术兼备,“唱、念、做、打”并重的表演正是现代审美背景下戏曲的发展方向,地方戏曲的创新与发展,每一步跨越都殊为不易,我们期待该剧在思想、艺术、制作上的再度提升。

--> 2024-04-12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21966.html 1 黔剧《无字丰碑》的叙事与审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