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田儒森
全国人大代表李利是贵州省晴隆县鸡场镇的一名布依族服饰非遗传承人,履职一年来,她高度关注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一心想着如何让当地群众致富增收,让非遗“老手艺”成为乡村振兴发展的“新动能”。
李利从小跟母亲学习制作布依族服饰,对绞纱、排线、织布、裁布等传统工艺熟练掌握。12岁时,她就亲手为自己制作了一套布依族服饰。
2016年,为了推广布依族文化,李利创建服装品牌“布依垚”,让拥有布依元素的时尚服饰走出大山、走向世界。
在这过程中,她发现一个现实问题:老一辈的非遗传承人担心手艺失传,对传统技艺感兴趣的年轻人却苦于无处求学。
双方都表达出强烈意愿,李利愿意搭建沟通的桥梁。自2020年开始,她采取中长期、短平快培训和以岗带训等方式,邀请非遗传承人授课,让当地群众掌握新本领。
“在晴隆阿妹戚托小镇,就有300多人通过培训掌握缝纫和刺绣技术。”
2023年,李利团队开设了3家集民族文化展览和民族服饰销售为一体的门店,“这是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与市场打交道,也为非遗传承注入更多活力。”李利直言,这些年来自己一直在思考,民族技艺既需要“守正”,但同时也要创新,如何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她在思考中摸索着实践,一方面不拘年龄限制,邀请有老底子的绣娘制作绣品,“2023年,我们吸纳60余人稳定就业,年收入在3.8万元左右,带动居家灵活就业180余人,年收入增加1.2万元左右。”
另一方面,她想让非遗“老手艺”为乡村振兴的发展添“新动能”,于是,一个大胆的想法在脑海中逐渐形成:直播绣娘技艺培训。
在黔西南州经过近一年的走访,李利收集到不少意见,准备在今年五六月份开播。
直播培训和传统的线下培训不同,直播培训要求更高,对文化根底有一定要求,“虽然知道这种尝试有一定困难,但想到能让传统文化走得更远,我依然会坚持走下去。”李利盼望着更多人通过直播培训掌握一门技艺,从此绣出美丽的作品,也绣出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