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以石培土 生机绵延

印江万亩石漠化治理生态产业园一线见闻

石头山上的精品水果。 程佩佩 摄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程佩佩 王芳蓉

春光明媚,印江自治县朗溪镇万亩石漠化治理生态产业园漫山遍野的桃花李花竞相盛开,游客纷纷前来踏青赏花。

谁曾想,朗溪原是出了名的“石头山”,石漠化率高达80%,生态脆弱,人均耕地面积不足半亩。

如何在石山中找到一条增收致富的路,成为朗溪干部群众面临的最大问题。

朗溪镇河西村党支部书记杨勇军感叹,在没有栽种果树前,村里人靠在石山上种植玉米、红薯等农作物维持生计,但由于石漠化严重,收成不好,村民日子过得十分艰难。

为努力攻克“土地癌症”,2007年以来,印江发挥政府、科技、群众三方力量,聚合力让石山变绿山。

朗溪镇引导群众背泥土填石缝,大力实施“培土增地”工程。“石窝窝里没有泥巴,就用撮箕抬,再栽一棵果苗,河西村的3000多亩果林都是村民们用自己的双手种下的。”杨勇军说。

此外,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及有关高校专家学者长期在朗溪有针对性地开展科研试点工作。实施“长藤结瓜、路池果园”科学示范工程。以路为“藤”,把降水引入蓄水池,以池为“瓜”,沿途修建蓄水池,提高生产生活储水量,保障农作物正常有效补灌。

“靠山吃山”,朗溪群众数十年如一日对荒山实施“培土增地”,如今,石漠化核心种植示范区有经果林1.2万亩,一度成为远近闻名的“水果之乡”。但随着时间推移,园区内的桃树、柑橘等品种老化、口感下降,果园减产等问题接踵而至。

果树的更新换代开始纳入议事日程。从2018年起,7000亩桃树、柑橘、李子等老品种更新换代工作陆续完成。

如今,在朗溪镇的昔蒲村、河西村,家家种果树,户户有果园,每到山花烂漫的春天和瓜果飘香的秋天,都会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赏花摘果。

为保证水果销售有市场,朗溪镇打通生产、包装、营销“三个环节”,注册“梵净山红香柚”“梵净山金香橘”“梵净山保健柑”专利商标,对红香柚、金香橘、长寿柑进行统一包装、统一销售,极大提升水果附加值。同时园区产品搭上互联网快车,近3年,平均每年通过电子商务销售水果40余万斤,销售额达200余万元。

“河西村700多户村民,种植大户每年卖水果都能有五六万元的收入,种植少的人家每年也有一两万元的收入。”杨勇军算了一笔账。

石漠化面积从80%减少到66.6%,人均耕地面积从0.2亩增至2亩。朗溪镇石漠化治理成效显著。为了巩固石漠化治理成效,印江依托1.2万亩经果林综合治理区域,建成了5万亩石漠化生态产业园。

如今山上果林成片,山下碧波荡漾。依托石漠化生态产业园,朗溪镇探索出“赏花+采摘”“赏花+农家乐”等模式,打造乡村精品生态旅游,建设生态宜居和美家园。

--> 2024-04-11 印江万亩石漠化治理生态产业园一线见闻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21905.html 1 以石培土 生机绵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