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山水添绿 茶树葱茏

贵州首个茶园碳票诞生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背后的故事

乌蒙利民生态茶场。 张警 摄

乌蒙利民生态茶场,农户正在采摘茶叶。 张弘弢 摄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张弘弢 张警

作为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之一的织金县桂花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将原本被山火烧毁的林场“盘活”成万亩茶山,实现流域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4平方公里。全国第二张、贵州首张“茶园林业碳票”在此诞生,记者近日深入此地,探寻小流域综合治理将“遍坡疮痍”变为“万亩茶山”背后的故事。

4月4日清晨,乌蒙利民生态茶场阳光正好,看着应期采摘“明前茶”的人群,茶场管理员李太祥连忙手持大喇叭,开着观光车行至茶山观光亭有序组织采茶。

李太祥脚下的山叫凤凰山,海拔1800多米,地处毕节市织金县南郊桂花小流域,曾是织金县桂花国有林场所在地,被称作织金“县城之肺”。很难想象,过去这里竟是水土流失的重灾区,严重时期水土流失面积达15.8平方公里,然而2009年的一场山火更是将林间植被燃烧殆尽。之后凤凰山植被稀疏、土地贫瘠,成为李太祥等当地村民心中之痛。

如何治愈烧山之痛?“2012年以来,我们通过引进贵州乌蒙利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下称乌蒙利民公司),政企联手一边抓水土治理恢复生态,一边抓茶产业发展绿色经济。”织金县水土保持监测中心主任江河告诉记者。

江河的话在乌蒙利民公司负责人蔡靖口中得到了印证。2012年,在黔西南州从事十余年茶叶种植的蔡靖从兴义市回到老家织金县创业,与两名合伙人共同投资3000万元注册了贵州乌蒙利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凤凰山流转闲置土地和荒坡5700余亩,开始种植高山生态茶。

织金县引入乌蒙利民公司后,持续对桂花小流域进行建设和运营管理,双方先后投入资金8500多万元,修建了机耕道、会车道、人行步梯、排水沟、蓄水池等工程设施,实施了经济林种植、封禁治理、保土耕作、填土护坡等治理措施,昔日荒山僻壤彻底“改头换面”,青绿成景。

历时12年,乌蒙利民生态茶场种植面积从最初的1500亩增长至10000亩,并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发展茶叶种植40000余亩。年均为周边乡镇提供用工84000人次,年发放务工工资1680万元。

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与茶园经济叠加下,织金桂花小流域衍生出生态“蝶变”。

2022年6月14日,根据《毕节市林业碳票管理办法(试行)》规定,乌蒙利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获得了由毕节市林业局颁发的毕节市林业碳票,编号为NO:0000004,这是贵州省颁发的首张茶园林业碳票。

至此,贵州织金也成为继福建三明后全国第二个茶园林业碳票诞生地,这张碳票涉及茶园面积5773亩,辐射带动10个乡镇21个村发展茶叶种植,核定碳减排量6774.46吨。

如今,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有机统一的凤凰山区域,是贵州水土流失治理正由“绿”向“富”迈进的一个缩影。去年以来,全省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267平方公里,累计征收水土保持费7亿元,连续5年在全国水土保持规划评估中获得优秀等次。

--> 2024-04-11 贵州首个茶园碳票诞生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背后的故事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21904.html 1 山水添绿 茶树葱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