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据地质学家阐释,因崖顶的瀑布水富含碳酸钙,在跌落过程中,将碳酸钙附着在崖壁上。一点一点,一天一天,肉眼不可见的堆积,终于在悬崖上显出形状。其中,青年的岩页壁挂,是赭红色,艳丽的表层生长有薄薄的苔藓植物。万余年后,赭红变成深褐,再以万年计,深褐褪成浅灰。
清咸丰年间,兴义知县剻关保也曾看过这峡谷风光,大赞:云奇石更奇,奇绝画难比,写奇惟有诗,诗在空山里。
除了马岭河峡谷的千瀑竞秀、壁挂珠帘,兴义世界地质公园内的乌沙泥麦古化石产地、顶效后龙山化石产地、风波湾相变带、奇香园锥状峰林等均为世界级地质遗迹。另有国家级地质遗迹14处,省级及以下地质遗迹52处,可谓奇峰、飞瀑、峡谷、河流、湖泊、云海、温泉、溶洞、天坑、地漏比比皆是,处处成景。
同时,保存完好的南龙布依古寨、“布依八音”古乐、刘氏庄园、鲁屯石牌坊群、万屯汉朝墓群以及“猫猫洞”“张口洞”古人类文化遗址等人文景观,使之构成一个集自然景观、生物化石、人文景观、民族风情于一体的地质公园。
化石记录地球往事
“这是一块菊石,可以看到明显的纹路,有古生物印在上面,所以这是一块实体化石。”日前,在兴义贵州龙原位化石保护馆,一群前来研学的小小探险家在专家、老师们的带领下,亲手采集化石标本,在显微镜下进行修复。
化石修复师王云忠一边耐心地指导同学们清除岩层上包裹的泥沙,一边说道:“作为化石修复师,我们希望用周到耐心的服务,让游客感受2亿多年前的生命演化故事。”
龙年寻龙,这是兴义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在2024甲辰龙年所迎来的热门话题。据统计,今年以来兴义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已接待前来研学的未成年人约2万人次。
兴义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馆长郑秀敏告诉记者,这里的古生物化石记录着三叠纪时期的历史档案。
从这份档案里,可以看到:三叠纪时期的贵州曾是一片汪洋,比恐龙的出现还早上1亿年的幻龙、欧龙、碷齿龙等爬行而过,肋鳞鱼、鳞齿鱼、古鳕和弓鳍鱼寻寻觅觅,海百合到处“盛放”。
在乌沙泥麦古化石产地,以贵州龙为特色的古脊椎动物群化石总揭露量为3246立方米。在顶效后龙山化石产地,从2006年至2008年,北京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在此开展科学发掘工作,揭露贵州龙化石采面300平方米。这些被发掘的胡氏贵州龙、鱼类化石,经修理后被放置在原位展示,真实展示了胡氏贵州龙的生活环境。
自2015年申报创建兴义世界地质公园以来,黔西南州建成了兴义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贵州龙化石原位保护馆、顶效贵州龙博物馆等一批集古生物化石展陈、研究、科普、研学的博物馆、科普机构。一批由化石爱好者创办的民间收藏机构、科普机构也相继涌现。
3月9日,第四届化石峰会暨2024化石文旅产业研讨会在黔西南州兴义市开幕。来自国内古生物化石、地质及博物馆方面权威专家代表齐聚兴义,聚焦“古生物化石”,共话化石保护利用,共叙化石文旅发展。
保护与发展相得益彰
“磅礴数千里,为西南奇胜。”明代旅行家徐霞客的感叹,成为今日游客来到黔西南州必须一睹的风光。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黔西南州选择通过申报兴义世界地质公园,对标对表国际标准保护地质遗迹资源,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
2015年4月,黔西南州人民政府以兴义国家地质公园为基础启动申报创建兴义世界地质公园。2017年12月,经原国土资源部、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评审,兴义国家地质公园成功入围第十批世界地质公园候选名录。
2023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评估专家组赴黔西南州开展现场评估。为期三天的实地考察和文本资料审查中,专家们深入万峰林智慧旅游大数据中心、精品民宿、万峰林民族文化源陈列馆、兴义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马岭河峡谷等地,围绕地质遗迹保护、科普教育、社区融合发展、地质旅游显示度、自然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进行了细致考察。
评估专家们认为,兴义国家地质公园是他们考察过的全球范围内最优秀、最独特的地质公园之一,体现了世界地质公园的理念和愿景。
其中,万峰林民宿集群的打造,生动体现了地质公园开发与社区居民发展之间的关系。2017年的申报材料显示,兴义市总人口的62.92%居住在地质公园中,核心景区旅游扶贫显著,辐射带动效应明显。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地质公园内的社区居民不断向兴义市区迁徙。如何发挥好原有民居的功能和价值?黔西南州摒弃机械、孤立的保护,采取“低强度、微冲击、嵌入式”的开发理念,将民居改建为民宿,为游客带来“开门见山、推窗见月”的视觉享受。
据统计,目前万峰林内共有民宿280多家,其中全国甲级民宿2家。今年1月至3月,兴义市过夜游客数100.27万人次,同比增长9.35%,全市接待游客、综合收入分别增长10.5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