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当与时俱进,将时代特色和人才培养相结合,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高校大学生成长的全过程,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才培养结合起来。
加强师资建设,提高思政教师教学能力。全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保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面优化的关键。为此,高校应当在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提出更高要求,真正将提高教师思政教育能力放在重要位置,切实保障高校思想政治教师队伍的纯洁性。基于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特殊定位,真正从人才引入和教师培训两个方面着手推进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的持续深化,使得教师能够胜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且不断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在教师队伍人才引入方面,高校应当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有着更高要求,既要提高思想政治教师队伍的准入门槛,同时也要设置明确清晰的标准,在学历、工作经验、师德师风等各方面提出较高要求,确保人才引入工作能够为思想政治教师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在教师培训和管理方面,必须重视培训管理模式的全面优化,对教师的培训管理必须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指导作用,将党的创新理论和实际教学经验结合在一起开展多种类型的教研和培训活动。在教研活动管理方面,应当考虑到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重要价值,围绕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主题开展教研活动,推进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者和专业课教师之间的协作配合,真正开展跨专业的教研。在培训管理方面,则需要重视培训师资建设,邀请专家学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培训管理活动,进一步增强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拓展教育资源,融入当代思政教育元素。面对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成长状况,教育资源整合方面投入不足,会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效果。全面整合与开发教育资源是促进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全面优化的关键,教师应当考虑到教育资源的多元拓展,既要考虑基本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价值,同时也要紧密融入现实生活元素和时代特征,真正满足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培育需求。教师应当善于抓住时事热点,从社会实践中出发,挖掘社会事件背后蕴含的思想政治原理,将时事热点作为教学的重要素材资源,真正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困惑,帮助他们运用思想政治课传授的理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素材资源开发,还应考虑到学生专业特色,将专业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从课程思政的视角出发开展相对应的指导,在凸显专业特色的同时,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全面性。
创新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活动热情。面对单一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学生表现出兴趣不高、参与热情不够,他们很难真正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并且探究解决问题的路径,在实际学习过程中,通常只是被动听从安排而缺乏主动思考的能力。积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法是激发学生探究热情的关键,也是促进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主动参与的重要前提。为此教师应当考虑到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式的优化调整,将大学生感兴趣的教育方式带来课堂,真正通过项目管理,强化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借助微课构建翻转课堂,使得高校大学生能够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真正由被动向主动转变。运用微课推进学生独立思考,以构建翻转课堂为基本导向,引导学生围绕思想政治教育观点进行深入探索,借助微课实现独立思考,并且完成教师提出的各项任务,进一步提升学习能力,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方位优化奠定基础。在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持续深化的背景下,教师应当善于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利用微课进行独立思考,真正保持较高的参与热情,使得学生主体地位得到全面凸显。
搭建网络平台,借助互联网巩固思政教育成果。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信息传播带来的便利,同时也对思想文化传播产生积极推动作用,在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能够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并且在成长过程中受到网络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搭建网络平台巩固思想政治教育成果是重要途径,利用网络平台做好思想引导的同时,促进大学生保持较高参与热情,在网络信息环境下。重视对公共网络平台的运行管理,借助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等平台,宣传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浸润大学生心田,让大学生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此外,高校还应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素材利用互联网进行公开发布,并且借助网络平台掌握学生学习情况,比如利用学习强国客户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党的创新理论,进一步巩固思想政治教育成果。
综上所述,全面推进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优化建构,是保障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关键,也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前提。高校必须格外重视人才培养工作机制的优化建构,大胆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结合大学生成长特点推动教育资源高度整合,优化调整教学方式,使得大学生能够保持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浓厚探究热情,让高品质的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的动力。
(作者单位:贵州开放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