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吴咏仪)3月25日,万山区鱼塘乡鱼塘村160亩羊肚菌迎来第一茬采摘期。走进基地,一朵朵个大饱满的羊肚菌争相破土而出,村民们拿着小刀穿梭菌垄间,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羊肚菌种植时间一般在每年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第二年2月至3月出菇,羊肚菌对海拔、气温、土壤和水资源要求很高,而鱼塘乡正好满足生长条件。
“我们主要通过订单式销售,目前已供不应求。”基地负责人桂松杨说,今年的羊肚菌长势很好,每亩地预计可以采收250多公斤。按照当下的市场价格,亩产值可达2万多元。每年可带动30名群众就业,实现人均增收5000元。
小小羊肚菌是鱼塘乡发展村集体经济的一剂“良方”。近年来,该乡聚焦产业振兴,积极探索“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组织方式,做大做强羊肚菌产业,实现“一田多收”的同时,有效带动群众增收。
“人工种植栽培的羊肚菌种植周期短、经济效益好、市场价值可观。”鱼塘乡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姚芳说,下一步他们将在全乡全面推广,带动更多农户一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