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创新突破 专利泉涌

航天新力新技术新产品持续“上新”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鲍贝贝

正在作业中的航天新力智能制样系统。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鲍贝贝 摄

今年2月,贵州航天新力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航天新力)收到中国核聚变中心发来的一封感谢信,感谢航天新力在“人造太阳”(ITER)项目中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突破国内领先技术10余项,突破锻件制造工艺100多种,申请发明专利130余项……航天新力是一家为航天、航空、核能、机械等行业提供高端配套产品,集航天领域先进金属材料研发和产品制造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近年来“新品”不断,科技创新成果赢得市场广泛认可。

创新不止

“2023年,我们攻克了多项800H(高温合金)材料核心锻件制备技术,完成了一项国产化替代研制任务并顺利通过评审。”谈到创新突破,航天新力工艺部副部长张明桥满脸的骄傲。

他还讲起在全国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核堆电站示范工程中,航天新力在高温气冷堆锻造研制中是如何突破的。

“当时,技术、锻造、加工,难度可谓‘三高’,我们全力攻关、自主研制,成为了国内首家实现800H材料30000小时长时试验合格的单位。”张明桥说,“一举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

“加快创新步伐,掌握专利技术,才能促进企业发展。”一旁的航天新力材料研究所副所长张帅也举例说,“我们聚焦天空、深空、外星等复杂恶劣环境装备构件用金属材料,自主研制了高强韧、耐腐蚀、耐低温的新型NC2合金,并在全球率先开展工程化应用研究。

“为解决大规格7系超高强铝合金均匀性差、易开裂、成品率低等、难做大等技术难题,我们自主研发了一套制备技术,所制备的材料成本、稳定性、均匀性等均为国际领先,已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轨道交通等领域。”

专利泉涌

走进航天新力研发大楼研发中心,研发团队正对一种拟申报专利的产品样品进行检测、分析。

“航天新力特别重视专利的申请运用,并建立了创新管理体系制度,对专利的撰写、申请、转化、保护和激励作了明确的规定。”航天新力科创部部长李航介绍,该公司还对专利实行定期评估和分级管理,对高价值专利实施重点保护和监测,定期对比淘汰已落后和不具备转化效益的专利。同时,鼓励科研技术人员积极申报专利,每年依据专利的申请和授权量给予员工重奖,科技创新、专利申请的氛围特别浓厚。

近年来,航天新力聚焦人才培养和创新研发,与中南大学、重庆大学、贵州大学等省内外高校不断加强合作,取得明显成效。据统计,2023年,航天新力研发投入达2700余万元,申请专利25项。

近年来,航天新力专利转化生产的相关产品,解决了一系列重大工程高端装备“卡脖子”问题和国产化替代需求,保障了国家重大领域特种材料和关键零部件产业链安全,提升了中国制造的品牌影响力。

订单不断

创新赢市场。去年3月,航天新力在国际市场斩获大单,成功拿下德国MS公司三个订单项目,总金额超2000万元。今年1月,航天新力再签大单,资金回笼创历史新高。

据介绍,航天新力生产的核电装备特种材料、零件、基础件在二代(秦山一期)、二代加(CPR1000)、三代(AP1000,EPR1000,CAP1400,华龙一号HL1000)和四代(如高温气冷堆、快中子堆、熔盐堆等)民用核电站中均有使用,为我国所有在役、在建核电站核岛主设备、常规岛设备提供着相关配套产品。

航天新力还在航天型号装备、未来产业核聚变等领域作出了积极贡献,并为国际合作大科学计划项目、国家重大工程装备提供着关键配套产品。

“一般情况下,传统的耐热铝合金只能承受100℃至150℃的温度,而我们‘改造’后的铝合金在300℃的高温环境中,也能正常工作。”航天新力材料研究所副主任工艺师张恩贵介绍,该类耐热铝合金已装备于相关航天型号产品,为公司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创新不止、产品持续上“新”,订单不断、打开广阔市场。据统计,2023年,航天新力实现产值3.4亿元,出口订单超3500万元,预计2024年产值将超5亿元。

--> 2024-04-02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鲍贝贝 创新突破 专利泉涌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21229.html 1 航天新力新技术新产品持续“上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