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煤工作面寥寥数人,生产设备自动运行;员工只需远程监控,不再直接干预;生产效率高,劳动强度小,安全更有保障……这样令人憧憬的采煤方式,每天在发耳煤业有限公司上演。
六盘水市水城区发耳乡贵州发耳煤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发耳煤业)成立于2004年,2009年正式投产,是“西电东送”重点工程之一,也是六盘水市水城区电煤保供龙头企业;设计生产能力300万吨/年,建有120万吨/年洗煤厂和装机容量11×600kW瓦斯发电厂;井田面积36.67平方公里,地质储量6.15亿吨,可采储量2.1亿吨,可采或局部可采煤层共19层,煤层厚度1.4米至2.8米,煤种为瘦煤、贫煤;根据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划分,属于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我们从2018年起进行智能化转型,让传统产业与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实现有机‘嫁接’,是西南地区第一个拥有智能化工作面的煤矿企业,也是我省第一家同时实施综采工作面智能化、生产辅助系统信息化的矿井。”发耳煤业常务副总经理朱洪介绍,截至目前,发耳煤业已建有5个智能化工作面,并于2023年12月通过国家质量标准化验收,预计2024年4月将完成国家级智能化示范煤矿验收。
“原来1个工作面需要上百人,智能化升级改造后只需要80人,为矿井安全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也达到了‘无人则安’的目的。”朱洪说。
据介绍,发耳煤业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实现了集控中心远程操控“一键启停”,矿井通风机、压风机、原煤运输、变电所、排水泵房“五个子系统”无人值守。同时,“5G网络+巡检机器人”替代了人工进行巡检、探测、监控、故障诊断与预警报警,安全生产调度指挥中心就能实时查看井下工作面情况并作出决策,减少了井下岗点人员数量,安全得到进一步保障,实现了煤矿传统产业与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有机融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突出。
据悉,发耳煤业使用智能设备后,两个综采工区和7个生产辅助子系统累计减少人员141人,每年节约人工成本1500余万元;日采煤量从原来的日均1900吨提高到日均2930吨,效率提高了54%,累计安全高效回采煤炭273万吨。2023年,发耳煤业实现煤炭产量120万吨,税收1.5亿元,相继获评“2021—2023年贵州省促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先进企业”、贵州省绿色矿山、首届六盘水市“市长质量奖”。
朱洪介绍,今年,发耳煤业力争煤炭产量达到115万吨,掘进进尺8800米,实现营业收入6亿元,并进一步完善掘进工作面智能监控系统,建立数据库,推进综合智能采掘平台应用,构建发耳矿井智能化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