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荣 赵庆能
威宁自治县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从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人才建设等方面持续向“新”发力、向“质”而行,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威宁新篇章提供有力支撑。
聚焦科技创新 引领发展潮流
位于贵州威宁经济开发区的贵州一道长通新能源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光伏组件生产线全速开动,一块块光伏组件产品经自动玻璃上料、高速智能串焊等工序,完整的N型光伏板组件便呈现在眼前,经检测包装入库,准备发往全国各地。“一道新能源作为全球N型技术的引领者,自主研发的N型TOPcon4.0电池效率突破了26.33%,开路电压高达730毫伏,创造了世界纪录。去年公司组件出货量排名全球第九,N型组件出货量排名全球第二。”一道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贵州基地总经理盛兆选介绍,公司拥有专业、高效的研发部门,每项新技术诞生后,便被迅速投入到生产中,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
2022年3月,威宁自治县大力实施“市场换产业、资源换投资”战略行动,把新能源作为推动新型工业化主力军,以长通集团为“链主”,引进优质能源开发投资商和配套零部件制造商,共同打造集风、光、储全产业链于一体的新能源产业园,形成产业集群。除长通威宁新能源产业园之外,国家电投集团贵州金元股份有限公司在象鼻岭水电站水光多能互补厂级AVC自动调节系统的创建、中垦薯业马铃薯种薯培育基地地源热泵技术的应用、贵州荞老者实业集团系列荞酒的研发,都是科技创新与应用的生动实践,持续为威宁自治县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推动产业升级 实现焕新蝶变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威宁自治县气候适宜,耕地资源丰富,一直是传统农业大县。新时代下,传统农业如何谋求新的发展,实现提质增效?该县给出了农业产业发展新答案。近年来,威宁自治县谋划并实施“5+2”产业,因地制宜发展一批新项目、普及一批新设备、运用系列新技术,为农业发展注入新的动能与活力,实现创新蝶变。
春已向暖,万物勃发。在双龙镇凉山社区全程机械化种植马铃薯示范基地内,一台台大型“铁牛”在基地里来回穿梭,20余名务工群众一边搬运种子,一边向“铁牛”“喂料”,现场忙而有序,描绘出一幅生机盎然的春耕图景。推进山地农业机械化发展,是农业产业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2022年,毕节市农投机械服务有限公司在凉山社区建设700亩全程机械化种植马铃薯示范基地,拌种、犁地、播种、植保、采收、残膜回收等过程全部实现机械化。“传统种植1斤马铃薯成本在0.5元以上,机械化种植能降低到0.3元左右。”公司生产部负责人虎遵广说:“以采收为例,过去采收50亩马铃薯一天需要50个人工,现在一台机械就能完成,而且能保证马铃薯完好率达98%,生产效率更高。”
除了农机装备,威宁自治县还从种子培育、自动化育苗、设施农业、加工、仓储、冷链、物流上不断健全农业发展体系,推动产业升级。
深耕人才建设 蓄积发展动能
人才是第一资源,威宁自治县全面推进新时代“人才强县”战略,利用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机制、健全人才引进机制、发挥科技特派员优势、完善劳动力技能培训机制,强化外部“引进”、内部“培育”,提升本土人才素质。2023年5月以来,威宁自治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在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帮扶专家朱真真的协助下,开展了一系列以“脑卒中之行动”为主题的脑卒中科普和义诊活动。
“我们还组织科内同事对住院病人及家属进行宣教活动,针对脑卒中的预防、识别、早期康复等专题进行宣讲,告知患者及其照料者脑卒中发生后的注意事项。”朱真真说。一年多来,朱真真带领团队持续引进东部先进医学理念和管理经验,不断为威宁自治县医疗领域业务骨干拓宽视野、启迪思想,提高技术水平,增长知识才干。
各领域专家的倾力帮扶,有力推动了威宁自治县教育、医疗、农业产业发展取得成效,本土专家团队不断壮大,全县营造出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在一系列措施的加持下,全县经济发展的决定要素逐步从“土地”向“产业链”“要素链”“价值链”转移,新兴产业不断崛起,传统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持续迭代优化,县域经济从传统农业产业“一枝独秀”,发展成为新能源开发、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百花齐放”的良好态势,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