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石阡说春:

[多彩贵州·文化瑰宝]人类非遗里的贵州春景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陆青剑

“回到家了!”3月18日,农历龙年二月初九,64岁的封伦在家门口放下行囊和竹拐杖,拍了拍每年都要穿一回的长衫,迈进家门。从1月25日(农历兔年腊月十五)出发剑河县至今,他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完成了又一轮说春。

在石阡县花桥镇坡背村,数十个像封伦一样的“春官”,陆续在农历春分之前回到家中。

说春是坡背村封氏延续了千年的习俗。该村7个村民组,封姓人家占了大多数。每年农历立春的头十天,“春官”集中在村口举行出行仪式,戴着乌纱帽,端着拴有红布条、麻丝和青纸的“春牛”,身穿长袍,背上口袋,拄着竹杖,唱着“春词”走村串户。这一走就是一个多月,直到农历春分之前返回,足迹遍及以石阡为中心的村村寨寨。

据记载,明代就已盛行“迎春”。20世纪30、40年代,封姓人家还到省里办理“执照”,然后按地域去说春。

中国农业博物馆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二十四节气·石阡说春》有这样的注解:说春和“春官”的产生,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官方为让民众依照历法准确掌握时令、事以农桑,每年新春时节派人到各地宣讲,从而产生说春、讲春的习俗。因宣讲人员皆为官方所派,才有了“春官”之名。

坡背村大藤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封武介绍,坡背村一带的封氏,在唐代就被授予“春官”一职,距今已有千年。当前,坡背村不到800人,近一半的男子都会说春,大部分家庭的一家两代乃至三代都掌握说春技艺。千百年来传承不断的习俗,说春成为当地人生活的一部分。 说春不是简单的劝说和提醒,说春词是固定的,有简单的曲调,类似于当代的说唱艺术。封武介绍,说春分为“说正春”和“说野春”。“说正春”有固定春词,其内容主要是说“二十四个农事节气”“渔樵耕读”等,内容涵盖历史、地理、人文等方方面面;“说野春”又称“说花花春”,其实说的内容跟“说正春”基本一致,但语言更加生动。

“春官”必须能熟练吟唱《农历二十四节气》《渔樵耕读》《开财握门》《春牛头上带五瘟》《打发春官》等若干内容,每到一户人家,都要散发一张农历、一张财神春贴,意在劝农春耕并祝福主人家吉祥如意。

熟悉说春习俗的人家还和“春官”在堂屋来一回对唱。石阡县二小副校长余燕回忆,从小在花桥镇长大的她对说春习俗非常熟悉,每年“春官”来到家里,春天的帷幕就此拉开。

2016年,“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石阡说春是该项目最具代表性的扩展名录之一。

近年来,石阡加大说春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保护传承力度,把说春引进校园,编写说春地方教材,让学生参与学习演唱,增强孩子们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每周二、周三和周四下午,省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包正明,分别在花桥中学和石阡县二小教学生们说春;国家级传承人封武每周六、周日下午,以师傅的身份准时出现在坡背村的非遗培训班上……不仅如此,石阡县还组织举办相关赛事,促进春词的多样性,丰富春词的内涵,并组织拍摄《说春》电视专题片,积极传播石阡非遗。

(相关报道详见六版)

--> 2024-03-29 石阡说春: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20956.html 1 [多彩贵州·文化瑰宝]人类非遗里的贵州春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