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作永
源头预防,诉源善治。
抓前端,治末病。遵义市汇川区洗马路街道在诉源治理工作中,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从群众最期待、最关心的事情做起,关口前移,聚合力量,激活诉源治理“末梢神经”,将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红色美丽楼栋”源头共治促和谐
位于洗马社区的杜仲林场小区建于20世纪80年代,房屋老旧,无业委会、无物管、无资金,楼道脏乱差现象突出,邻里纠纷不断。像这样老、旧、小、散的“三无”小区占洗马社区的95%。
为群众办实事,就从一栋楼开始,这是洗马社区党总支书记糜伶尝试的突破口。2021年,该社区通过召开坝坝会,收集了杜仲林场小区居民90多件最想改变的身边事,从楼道环境卫生脏乱差问题着手,打造“红色美丽楼道”。
第一个楼道在居民自治、相互监督中,实现零卫生费、零野广告、零杂物堆放,群众非常认可,邻里怨气在创建中得到化解。随后,该社区陆续筹集资金,逐步改造“红色美丽楼栋”14栋,让小区杂物乱堆、电线乱拉、野广告乱贴、垃圾乱扔现象得到彻底改变。3年来,从“楼道”到“楼栋”,在汇川区委和组织部门的推动下,“红色美丽楼栋”创建在全区开展,一个个老旧小区渐渐撕掉“脏乱差”标签,实现美丽蝶变。
洗马路街道在“红色美丽楼栋”的创建中,从群众最关心的身边事入手,不断推动组织下延、资源下沉、服务下移,将党的组织链条延伸到服务群众最前沿、基层最末梢。
该街道以“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为基础,探索组织联建强保障、单位联动聚合力、居民联户促和谐、机制联心添活力、工作联网强基础“五联工作法”,构建起社区党支部书记任书记、55家共建共治单位为成员的社区“一中心”全域化党建新格局,形成“街道党工委+社区党(总)支部+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的基层组织体系。将1836名机关干部和812名报到在职党员有序编入网格、楼栋,组建“名城先锋·党员义工”“红色跑团”“三线义工”“帮帮团”等15支党员志愿服务队,选优出“楼栋红管家”和“联户长”,创新推行政策宣传、信息收集、问题发现、环境治理、暖心服务在楼栋的“五在楼栋工作法”,走街串巷、入户走访,解决群众大事小事608件,收集意见建议和矛盾纠纷286条,调解处置矛盾纠纷和信访件282件。把矛盾化解在楼栋,形成共建共治、人人共享治理的格局。
“枫桥式派出所”调解为民零距离
洗马路派出所是贵州省第二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该所始终坚持走近群众、服务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在提前调解、主动治理上持续做加法。
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国先进工作者陈丽容扎根洗马路派出所16年,是辖区群众“点名”最多的调解员。3岁时被领养的小胡,后因养父母离婚,无人照顾,母女关系极度恶化。陈丽容了解情况后提前介入,持续开展心理疏导和生活管理,解决小胡学习、生活和安全上的问题,改善母女关系,帮助其建立起生活的信心。辖区一棚改拆迁项目产生纠纷后,民警精准摸排,找出关键人物,不要一分赔偿完美化解矛盾,避免群体事件发生。
目前,洗马路派出所结合多年调解的典型案例,充分发挥“容姐调解室”品牌效应,探索出“5771”金牌调解经验,即通过听、疏、普、辩、和五个调解步骤,针对7种矛盾利用7种方法,最终达成握手言和的结果。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互衔接配合的“三调联动”机制下,建立起以律师、心理咨询师、政府各部门干部、报到在职党员、联户长、社区热心群众为主体的常驻调解员队伍,解决群众身边的烦心事。做到矛盾纠纷早发现、早处理,最大限度地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辖区十几年来未发生命案和恶性案件。
“当前占比最重的是婚恋纠纷,派出所主动加入汇川区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委员会,联动婚调委开展多元化调解,确保婚恋纠纷能及时化解、风险能最快消除。”洗马路派出所所长杨旭介绍,派出所全体民警已融入到“红色美丽楼栋”创建中,与楼栋群众零距离接触,依靠群众解决问题,形成良性循环,实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维护了基层的和谐稳定。
“诉源治理工作室”专业力量解疑难
在洗马路街道仁和苑社区诉源治理工作室,遵义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刘娟娟正在接受群众的法律咨询,帮助调解矛盾纠纷。刘娟娟已到社区办公10余次,认为法官进社区,能够使司法机关专业优势与社区基层力量相融合,使社区居民能够学法、懂法、守法,让法治深入人心。
2023年6月29日,遵义市首个社区诉源治理工作室在仁和苑社区揭牌。每周四早上9点,遵义市中级人民法院和汇川区人民法院的法官便在这里现场办公,为群众解决法律问题,将司法触角延伸至基层,推动基层矛盾纠纷就地发现、就地调处、就地化解。
把庭审“搬”进社区,把法讲到群众心里。在仁和苑社区诉源治理工作室,遵义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面向群众公开开庭审理一起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上诉案件。二审认为,一审法院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量刑适当,审判程序合法,当庭驳回被告人文某上诉,维持原判。庭审后,合议庭还与旁听群众互动,普及有关电信诈骗的法律知识,起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
为发挥诉源治理工作室的前哨作用,该街道提出建好一个阵地(仁和苑社区诉源治理工作室+其余社区工作站)、设立一个法律咨询日(由市区法院、签约律师事务所每周派驻工作人员进驻,提供免费法律咨询和纠纷调解)、组建四支队伍(法官、报到在职法律工作者、共驻共建律所、专职人员调解员)、探索四步工作法(进家入户访民情、搭建平台聚共识、模拟审判明法纪、法治护航知敬畏)、实现三零目标(零诉讼、零执行、涉法涉诉零上访)的“11443”工作思路,不断探索实践,强化诉源治理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
据洗马路街道党工委书记朱静波介绍,目前该街道已建起“仁和苑社区诉源治理工作室+7社区工作站”阵地,设立一个法律咨询日,组建起由市、区法院派驻法官、辖区4家共建律所派驻律师、辖区报到在职法律工作者及街道聘请的专职人民调解员组成的4支专业队伍。探索实施四步工作法,最终实现零诉讼、零执行、涉法涉诉零上访的目标。
该街道通过进家入户和公众号发布公告等方式,“线上+线下”收集矛盾问题,由街道综治中心每周通过电话预约登记,提前反馈至诉源工作室联络群。再由法院和4家律所根据预约登记信息,派驻对口法官和律师现场办公,形成“居民点单、社区派单、法官接单、组织晒单、居民评单”的运行机制。目前,已开展法律咨询日30次,为42名群众提供经济、家庭、物业、征地拆迁、彩礼、购房、工程款、电梯安装、财产等多方面法律援助。
“诉讼不是解决矛盾和纠纷的唯一途径。”在诉源治理工作室现场办公的法官李贤莉说,通常情况下,诉讼程序用简易程序审理需要3个月,用普通程序需要6个月,而现场主持调解成功也可出具具有法律效力的司法确认裁定书,做到案结事了人和,节约群众的时间、精力、费用成本,真正将社会矛盾纠纷止于未诉、化于未发。
(本文图片由洗马路街道党建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