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生 吴昌红 蒲师芹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阳
自2022年7月起,贵州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01班学生张清科开始组建团队,并围绕解析台盘“村BA”火爆出圈的内在原因、透视“村BA”的文化内涵及价值、梳理群众体育助推乡村振兴的路径、总结新的发展启示等方面,采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深度访谈、扎根理论等方法,深度访谈316人,收集有效问卷2370份,整理访谈笔记20万余字。
2023年10月,张清科团队的作品《群众体育助推乡村文化振兴路径探析——基于“村BA”发源地贵州台盘及周边61个村落的调查》获得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主赛道国赛特等奖,为贵州大学在“挑战杯”特等奖上零的突破作出了贡献,同时该项目也是全国唯一一个体育类特等奖项目。
优中选优 组建专业研究团队
因自身兴趣和学校动员,张清科早早地就在为第十八届“挑战杯”做准备。在2022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期间,他重点关注“村BA”赛事。
挑战杯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的简称,是全国性的大学生课外学术实践竞赛。
2023年春季开学季,贵州大学再次动员时,张清科已经坚定了研究“村BA”的决心。
“我们主要聚焦于‘村BA’的经济发展和‘村BA’的文化两个方向。经过指导老师和团队的集中讨论,我们结合专业优势和自身特长,最终选定了研究方向:乡村体育与文化振兴。” 张清科表示,文化振兴属于乡村振兴里面的软实力,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有过多次大型科研竞赛经历并取得不错成绩的张清科,深知一个专业团队的重要性。为此,他利用此前在参赛中积累的经验和资源,坚持优中选优,有针对性地寻找在演讲、做PPT、视频剪辑、数据分析方面能力出众的团队成员。
“我的团队在新成员加入之后会有一个试用期,一般是一周。一周内我会安排给他们两三个关键性任务,以考察他们的态度、积极性和工作效率,不合格的直接淘汰。”张清科透露,直到项目进行过程中,都存在换掉队员的情况。
团队最终有8人,分别来自贵州大学体育学院、文学院、农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和数学与统计学院,每位成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不同专业的学生组队参加比赛,必然会出现意见不统一的状况。我们的团队里有理性和感性两个思维,分别以文理科同学成员为代表。”张清科说,每当遇到分歧,老师和专家的指导就显得至关重要。在他们的意见下,大家的思维就能在一个方向,形成合力。
实地调研 “热现象”中进行新思考
选题确定和组建团队是初步开始,实地调研才是重中之重。为最大程度地了解“村BA”发展现状,不断完善项目,保证研究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张清科带领团队开启了为期3个多月的实践之旅。
“团队所有人都参与了实地调研。不同批次去的人不一样,有的人去了五六次,有的人去了两三次,我们的调研将近20次。”张清科说。
在100余个日日夜夜里,他们走访了台盘及周边61个村落,深度访谈316人,收集有效问卷2370份,写出了20万余字的访谈记录,对“村BA”的孕育过程、助推乡村文化振兴路径、影响其长效发展出现的问题三个方面展开研究,以深入挖掘群众体育和乡村文化振兴之间的内在联系。
遇到团队成员意见不统一、各持己见的情况,团队最常用的方法是“立即开会讨论”,每人陈述自己的观点,综合分析每个观点的好坏利弊,用最高效的方式解决团队内部意见分歧问题。
“我们的亮点在于从‘村BA’的热现象中进行冷思考,发现‘村BA’发展过程中存在基础性、内部裂变、外部挤压等问题。”张清科说,团队针对以上问题给相关部门提出针对性建议,以帮助“村BA”长效发展。
团队协作 在竞赛中收获成长
从2022年7月萌发的小小想法,到2023年10月成长为参天大树,这个历经1年零三个月的项目终于圆满完成。从校赛、省赛再到国赛,一路走来,风雨兼程。
“这个比赛持续的时间较长,每一位成员都很疲惫,凌晨一两点、两三点睡觉是常有的事。”张清科回忆,在科技园办公室里一遍又一遍地修改PPT、不厌其烦地向老师请教、一次又一次推倒重来……这些不断重复的工作,就是团队的日常。
“‘挑战杯’赛事可以引导和激励我们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在这过程中,我们观察社会发展动向,为将来进入社会打下基础。”张清科认为。
对于创新,张清科有着自己的理解,他说:“创新就是在现有的基础上拓展和完善,使其更完整,更具有意义及价值。创新不仅要具备敏锐的洞察能力,还要勇于付出和实践,在研究项目过程中提升自我能力,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