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林文莉 夏邦晟
“从作坊成立以来,税务部门为我们少数民族企业定制‘优惠大礼包’、入户送发展‘锦囊’、针对性纾困解难,一路护航我们发展壮大。”3月18日,在六盘水市钟山区月照街道马坝村,钟山区兆美蜡染手工艺作坊负责人熊兆美说。
出身蜡染世家的苗族姑娘熊兆美,一家人都是当地有名的蜡染师傅。耳濡目染中,她从小就了解点蜡、染色、去蜡等整套蜡染流程,15岁就能独立创作蜡染画等作品,现在已是国家级非遗项目苗族蜡染技艺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2012年,二十岁出头的她带着东拼西凑的启动资金和满腔热爱,走进当地办税服务厅,准备成立一家手工作坊。由于从小在苗族村寨长大,当时的她汉语说得还不够流畅,担心影响办理注册业务。了解情况后,该服务厅立即安排了一名苗族工作人员指引其注册登记了钟山区兆美蜡染手工艺作坊。
不久后,因为不了解税务办理流程和税费减免政策等问题,让熊兆美这个初次创业者再次犯了难。当地税务部门了解到该情况后,第一时间组织会说苗语的业务骨干上门服务,“一对一”开展办税辅导,并就后续作坊可能遇到的税费问题开展预先学习。
发展有了起色后,蜡染手工艺品费工费时,成本较高,回款周期长,资金周转紧张等难题,又让这准备扩大生产的手工艺作坊经营一度陷入困境。此时,当地税务部门的服务团队上门了。“税务部门的同志围绕各种税收优惠政策,在市场开拓、销售渠道、产业升级等方面提供了很多好的建议。”熊兆美说。
在税务部门十年如一日的护航中,熊兆美非遗传承的“小苗苗”已经枝繁叶茂。她在传承蜡染技艺精粹的基础上,注入了现代文化元素和现代审美,创新创造出既有民族特色又能被大众所喜爱的新兴苗族蜡染作品,在广东等10余个省的各种展销会中大放异彩,先后带动30余名苗族妇女就业。
如今,熊兆美的蜡染技艺和作品实力“出圈”,成为凉都的一张特色文化名片,带动当地苗族传统手工艺品走向市场,赋能乡村旅游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这背后离不开六盘水税务部门积极发挥税收职能作用,从“陪伴办税、远程解忧、入户纾困”三大方面优化办税缴费服务,以税惠红利和暖心服务助力少数民族企业和产业蓬勃发展。
据了解,六盘水市现有49个少数民族,25个民族乡,1万人以上世居少数民族有彝族、苗族、布依族等7个民族。近年来,像熊兆美这样的少数民族经营者很多,他们的经营形式多以小、弱、散的家庭作坊为主,缺乏专业的财会人员,抗风险能力弱,加上语言不通带来的沟通交流障碍,在经营和办税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
一直以来,六盘水市税务局推行进厅到出厅全流程双语陪伴服务,确保少数民族纳税人办税无忧、缴费舒心。开通“远程服务直通车”,通过远程帮办、“可视辅导”等形式,为少数民族企业提供即应即办的客服模式税费服务。此外,该局还结合纳税人生产经营情况,定制“税惠大礼包”,明确精通少数民族语言的干部作为服务专员,用少数民族语言将宣传税收优惠等内容转变成通俗易懂、民族味十足的乡音土话,让宣传辅导更接地气。推出“流动办税”,以“巡回+预约”方式深入村寨、企业现场办税缴费,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