谌晗
新质生产力不是传统生产力的局部优化与简单迭代,而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没有通吃天下的“一招鲜”,因地制宜才能赢得优势,抢抓新机才能广开新局。
“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聚焦新质生产力作出一系列科学部署,凸显了对这一事关大局的战略任务的高度重视。
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写道:“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时光走过百余年,生产力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坚实支撑,它的每一次飞跃,都带来经济变革并推动社会大踏步跨越。
时代波澜壮阔,发展日新月异,推进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指导。从2023年9月首提“新质生产力”这一重要论断,到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发展新质生产力”,再到今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进行系统阐述……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重要论述。
串联发展脉络,新质生产力这一创见,深刻回答了“什么是新质生产力、为什么发展新质生产力、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具有鲜明的理论原创性和强大的实践引领力,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把我们党对生产力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升到新高度,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最新成果。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深刻把握新质生产力的时代内涵、核心要义、本质要求,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会上,省委主要领导强调,要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根据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奋力推动贵州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跨越。
新质生产力,“新”在何处?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核心要义是以新促质。它不是传统生产力的局部优化与简单迭代,而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更没有通吃天下的“一招鲜”,因地制宜才能赢得优势,抢抓新机才能广开新局。
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国一道题,发展一盘棋。“东数西算”国家工程布局落子厚植数字新基建新优势、“中国数谷”扎根生长孕育良好产业基础、西部大开发综合改革示范区牵引改革破题、煤电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六大产业基地”打造迭代市场需求……今天,贵州孜孜以求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经济转型升级、加快高质量发展的迫切任务,也是在区域经济布局中发挥比较优势、抢占有利位势的必然选择,更是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
如何“因地”,要处理好个性和共性的关系——
全省各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各不相同,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从实际出发,找准着力点和主攻方向,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既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的“大呼隆”,也要防止重复建设、照搬照抄的所谓“一招鲜”,真正打好“特色牌”,走稳“务实路”。
贵州大数据领域先发优势显著,生态文明建设厚积成势,在分析自身优势中找准支撑、做优长板,就是要锚定数字生产力和绿色生产力这两个主攻方向,努力抢占智算、行业大模型培育、数据训练制高点,聚焦城市治理、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等推动一批行业大模型落地应用;做深做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半篇文章”,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加快把绿色资源转化为绿色生产力。
如何“制宜”,要处理好改革和创新的关系——
发展新质生产力,既是发展命题,也是改革命题。适宜新质生产力发育生长的环境土壤往往决定着其发展未来,紧紧扭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协同共进,既事关经济领域,也牵动改革发展全局,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
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向创新要潜力,全省上下要进一步更新观念,加快提升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能力本领,拿出过硬举措抓好落实,把全面深化改革贯穿始终,加快推进科技、教育、人才等领域体制机制改革,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激发经营主体活力,进一步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和矛盾点,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
培育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制胜招。深刻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特点,充分认清自身的禀赋优势和使命担当,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产业提质推动发展提档,我们定能将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充分激发新质生产力新优势,赢得发展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