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张弘弢
小流域关乎大生态。在流域治理工作中,通常将小流域定义为二级或三级支流以下的自然汇水区域,犹如江河湖海的“毛细血管”。
3月20日,记者在黔西市协和镇新丰河段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的施工现场看到,挖掘机伸出长臂忙碌作业,工人有序进行坝体浇筑,现场施工负责人来回督促工程进度、检查安全质量。“我们正月初六就复工了,整个工程要赶在今年汛期前完工,一天也耽搁不得。”该项目负责人刘全说。
多年来,由于该地区山高坡陡和村民的不合理耕作,导致水土流失、溪沟淤积,部分道路和良田亦有损毁,土地退化较为严重。
为此,去年3月,黔西市人民政府投资400万元,在距城区直线距离32公里外的协和镇开工建设新丰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目前正处于收尾阶段,主要采取石坎梯田工程、新建作业便道、沟道治理、水保林工程、封禁治理等措施,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04.16公顷,涉及协和镇新丰村、仡仲村、化甲村、和谐村、果坝村、长峰村共6个行政村4543户17839人。
“以前,这里是一片荒滩,杂草丛生,很少有人来。”附近村民王齐刚说,一遇暴雨,不少地方就会被冲垮,待雨水退去,裸露出更多的乱石泥沙。
去年以来,黔西市围绕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扎实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以贵州省下达的当年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治理任务为契机,对意向项目区进行择优选取,最终确定黔西市2023年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项目区为协和镇新丰小流域。
没有“小河清”,何来“大河净”。小流域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生产和生活单元,其治理成效的评价关键在于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这里就是我家的田地,以前有0.8亩,现在只剩下不到0.5亩。洪水如一把刀,每年都要削掉一部分。”村民张贵生指着一处犬牙交错的田地说。
去年3月,新丰河段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启动,这让张贵生非常振奋。“今后在这里干农活,鞋子都不会打湿呢!”
张贵生的憧憬不无道理。筑坝、护理、修路、建梯……新丰河段小流域综合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这条从“滩涂荒山”到“绿水青山”的生态修复之路,正朝着山绿水清、鸟语花香的绿色和谐人居环境不断延伸。
如今,黔西市通过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让“沉睡”多年的土地焕发“新机”。曾经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摇身一变成为如今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华丽转身后的田地,土地利用效率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