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金秋时
今年年初,贵州磷矿探矿、找矿“好消息”不断:瓮安县小开州磷矿普查完成野外验收工作,提交的普查报告获优秀等次,探获磷矿资源量1亿多吨。
丰厚的找矿成果背后,离不开“国家功勋地质队”——贵州地矿105地质大队地质人的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从1955年建队以来近70年的岁月,一代代105地质大队队员从青丝熬到白发,踏遍山川湖海,专攻国家重大战略发展中的稀缺矿种。今天,新一代队员们正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不断创造新业绩,实现新突破。
岁月如歌,105地质大队在金矿、磷矿、铝土矿等矿种勘查方面取得了一个个找矿突破,先后探明1个超大型、3个特大型、16个大型、31个中型矿床,实现贵州金矿、中国富磷矿、黔中地区铝土矿等重大找矿突破,为贵州铝城、贵州磷都、中国金州的建设打下了宝贵的矿产资源基础,先后40余次获国家部委和贵州省委、省政府表彰。
夯实铝矿资源储量
清镇长冲河铝土矿,是清镇市最早开采的铝土矿区之一。昔日的矿山,现在已重披绿衣,被层层叠叠的绿色铺满。
矿区不少露天开采区域多年前结束开采,陆续完成矿山生态修复工作。
此情此景,让105地质大队队长赵平不由地想起,那些年一批批地质队员开展地质勘查时的场景。
“建队之初,我们就面临着一场硬仗!”为了满足国家“一五”计划的需要,在贵州建立铝氧厂及铝金属基地,必须提供所需铝土矿资源。105地质大队承担了贵州省铝土矿找矿先行兵的重任,把目光锁定云雾山区。1958年,数百名地质工作者顶着凛冽的寒风,开动10余台钻机,在冰天雪地的小山坝上展开轰轰烈烈的勘探会战!经过3年的艰辛努力,提交了贵州第一份大型铝土矿勘探报告《修文铝土矿小山坝矿区最终测量报告》,提交可供开采设计利用的储量1963万吨。
随后,当时地处贵阳郊区的白云大山洞被选定为“贵州铝厂”厂址,贵州“铝城”由此诞生。
之后,105地质大队先后在黔中地区发现修文及清镇铝土矿,经过持续多年的地质工作,2020年7月,该队承担的贵州省清镇市卫城长冲铝土矿勘探报告获“中国有色金属地质找矿成果奖二等奖”,贵州省修文县比例坝铝土矿普查报告获“中国有色金属地质找矿成果奖三等奖”,先后探明大型铝土矿床5个、中小型铝土矿床11个,提交铝土矿储量2亿多吨,为贵州铝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源保障。
摸清金矿“家底”
贵州曾被视为我国金储量最贫乏的省区之一。直至1977年底,全省探获金储量不足1吨。
1994年以前,囿于当时认识程度不够和找矿理论的制约,技术人员的目光仅仅停留在浅表,贵州的金资源量始终得不到突破。
在第一批找金人建立的金矿成矿“两层楼”模式的基础上,105地质大队第二批找金人创新成矿理论,研发勘查技术方法,揭开了水银洞金矿床数百吨金山的面纱。贵州水银洞金矿床资源量规模现已跻身中国第一、亚洲第一、世界第十的卡林型金矿床。
省地矿局研究员刘建中曾在105地质大队工作多年,是贵州第二批找金人的代表。谈起过去的找金岁月,他向记者展示了保存在手机里的一张几十年前在黔西南州矿洞里的工作照。
照片里,一个戴着眼镜、皮肤白皙的小伙子手里捧着一块砖头大小的纯金块。“岁月不饶人,现在我都成了中年大叔了。”刘建中笑言。
不只是刘建中,随着105地质大队强化人才队伍建设,陈发恩、杨成富、李俊海、祁连素、刘艳、陈明、祁杰等一代代105地质人接过前辈的接力棒,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成为探矿路上的主力军。
在丰富的勘查成果基础上,贵州紫金水银洞金矿建成,至今累计生产黄金42吨,解决就业700多人,带动地方相关产业累计实现产值30亿元,黔西南已成为中国重要的黄金生产基地之一。
105地质大队金矿找矿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去年以来,大队提交了盘州市架底金矿勘探报告,新增金资源量57吨,成为贵州省第五大金矿床;提交水银洞金矿储量核实报告,新增金资源量20吨;承担的三都苗龙金矿深部找矿取得新进展;黔西南金矿多层次构造滑脱成矿系统研究与找矿预测项目,圈定金矿找矿靶区4个。一个个新成果为后续勘查提供了重要依据。
拓展磷矿找矿空间
我国磷资源量排名世界第二,但“丰而不富”,平均品位仅为17%,富磷矿可谓十分稀缺。
“有分析称,现有的中国磷矿资源再过20多年就可能消耗完。”省地矿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贵州主要的磷矿富集区——开阳磷矿从1954年发现以来,经过多年开采,截至2006年,富磷矿已消耗2亿吨。
早在15年前,105地质大队技术团队在对开阳热水地区磷矿的普查中,就对磷矿成矿模式产生了新构想。多年来,团队通过现场考察、调查研究等方式,发现该区内古海岸为平缓型,最后提出初步的成矿构想。这个构想,拉开了开阳地区富磷矿隐伏矿找矿的序幕。
“也就是说,在地下数百米的地下,还埋藏着隐藏的磷矿床。”向地球进军,向山川土地求证。很快,在新的成矿理论指导下,该队技术团队成功立项贵州省开阳以东磷矿整装勘查,开展区内磷矿找矿预测,并通过钻探证实提出的新认识,在原认为无矿的区域发现了隐伏磷矿体。
开阳地区磷矿整装勘查区面积1120平方公里,前期基础工作量非常大。当时正值盛夏,一群年轻的技术员每天顶着烈日爬坡过坎几十公里,就为了严谨、科学的完成各项填图任务。
“居然有人在路边休息就睡着了,哈哈!”回忆起当时野外作业的情景,技术员汪小勇调侃起了一旁的同事。
累了倒在路边就能马上睡着,困了挽着裤脚也一样呼噜不断,一整天下来,几个小伙子衣服上早已满布一片片白色汗渍。
提起往事,曾担任副项目负责的研究员王泽鹏的语气里除了辛酸,更多的是自豪:“用时2年多,我们完成了所有整装勘查区的相关基础工作,新增磷矿资源量4.3亿吨,其中富磷矿资源量近3.0亿吨,取得中国富磷矿找矿的一项重大突破。”
探明矿产资源“家底”绝非一日之功,十余年对同一地区坚持不懈地探索终获成果。2020年,“贵州开阳地区富磷矿成矿理论研究与隐伏矿找矿重大突破”喜获2019年度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科技奖一等奖,成为贵州磷矿研究史上唯一的省部级一等奖。2023年底,“贵州开阳地区富磷矿成矿理论研究与隐伏矿找矿重大突破”获得2022年度自然资源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如今,王泽鹏已经成长为105地质大队总工程师,带领着团队为贵州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继续贡献力量。
以“磷”突破推进“富矿精开”,不止步于磷。去年以来,105地质大队积极开展服务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项目论证工作,“黔中及滇东北地区富磷矿空间就位机制研究与高效评价技术方法示范”项目成功立项部省合作项目。
“地质人永远在路上,我们今天下午马上又要出发去项目上作指导。”说罢,接受完采访的王泽鹏戴上了一顶登山帽,拎起一旁的背包,又奔赴新的探矿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