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忙的车间,机器轰鸣作响,生产正紧;投资的热土,塔吊林立,项目建设正酣……习水县全速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习水紧紧围绕打造新型综合能源基地的目标定位,坚定不移实施强工业行动,以构建工业主导型经济格局为方向,以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为重点,优化结构,稳步扩煤,加快转电,延伸链条,不断推动新型工业化提质增效。
2023年7月,贵州金元木担坝煤矿首个掘进工作面的防爆柴油机单轨吊机车辅助运输系统正式投入使用。这是木担坝煤矿在继掘进、采面智能化升级改造圆满完成的情况下,向智能化矿井迈出的又一坚实步伐。
走进木担坝煤矿集控中心,监控大屏上生产画面和各种数据一览无余,实时呈现;煤矿井下的采煤一线,机声隆隆作响,滚滚“乌金”如流水般运往地面……木担坝煤矿不但拥有现代化的设备、精细化的管理,还拥有智能化的矿山、生态化的矿区,是习水乃至整个遵义地区现代化煤矿的典型代表。
“经过近十年的不断升级改造,2018年8月我们矿就获评国家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矿井,并且连续两届被中国煤炭工业协会评为煤炭工业特级安全高效矿井。目前,矿井核定生产能力为60万吨/年。”木担坝煤矿总工程师徐先明介绍,随着采煤机械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实施,现在煤矿工人工作量和采煤成本减少了,反之煤炭产量在不断增加。
习水是全国煤炭开发重点县,全县储煤面积920平方公里,地质储量48.7亿吨,距地表600米以内已探明储量16亿吨。全县批复保留矿权29处,产能1245万吨/年。其中生产矿井12处,产能达540万吨/年。
2023年,围绕打造新型综合能源基地目标,习水成功重组盘活华航煤矿,招商启动永利、吉华煤矿技改项目,完成东枫煤矿、兴隆煤矿二级安全生产标准化改造,全县原煤产量在突破400万吨的同时,煤矿企业的本质安全水平也得到进一步提高,煤炭开发利用的又一次起势,为习水建设工业强县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
煤炭产得出,还需运得出。因此,习水按照“煤电一体化”发展思路,改长距离运煤为长距离输电,在有效减少煤炭资源跨区流动,缓解煤炭运输压力的同时,促进了“煤电一体化”深度融合发展。
习水二郎电厂是渝黔两省市能源合作的重点项目,于2015年10月、12月相继建成并投入商业运营。立春时节,站在蓉遵高速远眺,蓝天白云下凌空飞架的电网将习水与重庆紧密相连,两台装机容量为660兆瓦的机组不停运转,转化出的电能以500千伏电压等级“点对网”方式输出到重庆电网,成为重庆市重要的电源支撑点。
据了解,2023年习水产出的煤炭有一半供应给了习水境内的发电企业,转换成了清洁能源,发电量达55亿度。而随着转型发展思路的愈加清晰,习水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所需,主动减量、控制增量、盘活存量,加快“产业间”的相互转型,延伸产业链条,发展循环经济。
距离二郎电厂几百米距离的贵州鼎信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是习水煤炭产业循环利用的最后一环。走进该企业生产车间,机器轰隆,经过数十道工序,一块块加气混凝土砌块逐渐成形,整齐码放在厂区内等待销往建材市场。
“我们这个项目建成投产以来,平均每年可就地转化利用二郎电厂产生的25万吨粉煤灰,生产30万立方米加气混凝土砌块。”贵州鼎信新型建材有限公司董事长肖毅介绍,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容重和强度相对较低,但保温隔热性能较好,一般用于建筑体非承重墙,价格和性能的双重优势,让粉煤灰制作而成的加气混凝土砌块在市场上很吃香。
同样觉得自家产品在市场上很吃香的还有煤炭产业循环利用链上的另外一家企业——贵州菲德兰堡实业有限公司。该公司不仅拥有十多项“实用新型专利”,还是国内首家利用电厂发电产生的蒸汽转换成热能使用的民营企业。
走进企业生产车间,一股暖流便扑面而来,叉车、货运车正在有条不紊地装载石膏板运送到各地;一条全自动石膏板生产流水线同样在高效运转,数十名工人各司其职,赶制各地订单。“我们的产品主要销往贵州、四川、重庆等地,目前这条生产线每天能产3万多张石膏板,每年可以消耗二郎电厂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脱硫石膏大概是25万吨,高温蒸汽10余万吨。”贵州菲德兰堡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廖桂虎介绍,菲德兰堡是一家专业从事纸面石膏板研发、生产和销售的现代化新型民营企业,近些年通过自身努力已成长成为贵州省高新技术企业。 (张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