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黔西南职院,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工匠文化育人元素的课堂和优秀作品,被称为艺术思政课;师生自编自导自演的文艺晚会,被称为舞台上的思政课;播报一则重大新闻、诵读一篇经典文章、讲述一个故事、解读一则名言、分析一个案例、解答一个热点难点问题,被称为讲好新时代“大思政课”的“六个一实践小课堂”;宣讲党的创新理论的“追光”思政社团大学生社员,被誉为身边的“红色小喇叭”;兴义“人才夜市”上,师生直播带岗、展现职业技能、分享创新创业成果,彰显学院育人成果……
近年来,黔西南职院从“专业育人、课程育人、管理育人、榜样育人、文化育人、服务育人”六个维度着手,构建“课程—内容—方法”三位一体的思政质量强校战略制度体系,建强思政课程育人体系;从资金上和政策上鼓励、支持思政课教师进行课程改革和科学研究;组织校内外专家学者、学校马列室教师、中小学教师开展集体备课60人次,将思政教育素材融入25个专业课程、8个通识课程中,确保6个教学系800多门课程都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切实提升思政课程质量,切实增强思政课教学效果,打造思政“金课”。
思政课“大课堂”的“大”,不仅体现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上和开展实践教学行动的地理范围上,还体现在教育教学方式的延展上。通过书记、院长带头上思政课、师生同上思政课、大学生上思政课、思政课艺术考核等实践项目,让思政教研更有精度、深度和温度。经过磨砺锻炼,一年年传承,一次次创新,思政课教师得到专业成长,青年大学生强技自信逐梦。
“我喜欢思政课,它不仅有理有据,还能够关切、回答青年大学生所遇到的现实问题,让我们对社会有更立体更深刻的认识。”在第六届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中,护理系学子罗均慈当了一回思政课老师,在学院思政名师团队指导下,学生团队斩获了一等奖。
“我们的‘大思政课’绝不仅仅是走一走、看一看、听一听,更要做到想一想、讲一讲、做一做。把校外思政大课堂的成果带回校内,影响更多同学。”黔西南职院思政教授、省级职教名师唐莉深知比赛获奖不是目的,反哺课堂才是初心。
在黔西南职院的思政课上,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践活动中,有罗均慈、康雪梅等青年学子实践说,还有吴丹、姚金山等青年教师示范讲,从一个提问、一个故事、一个案例到一个话题,从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到价值逻辑,他们把抽象的道理转化为生动鲜活的案例、直观可见的数据、引人深思的故事,讲出了学子爱听、能懂、愿行的“时代味”,被学生点赞说“开阔了眼界”“听不够”等。
荣获2023年贵州省“大学生年度人物”称号的罗均慈说:“从主题到框架,从课堂到实践,从案例到表达,学院和老师们引导我们深入观察黔西南的改革创新实践、真切感受新时代黔西南的发展脉搏,让我们从课程思政的受教者成为传播者,实现从‘要我听’到‘我要讲’的角色转换。”
一个个思政“金课”走出校门,反映黔西南职院思政课教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用好育人载体,提升育人实效,践行“立德树人”的教育初心,也体现了黔西南职院奋力打造课堂教学“主渠道”,狠抓师资队伍建设的成果。
“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积淀丰厚知识,在实践中锤炼过硬本领,在生活中提升精神境界。学院始终坚持以坚定的理想信念指引青春航向、以深厚的家国情怀描绘青春底色、以过硬的本领才干彰显青春担当、以先进的治校理念托举青春梦想。”彭光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