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向淳
田间地头忙种植,加工企业生产忙。这是贵州春天的乡村,在希望的田野上,一半耕种,一半收获。
辣椒、茶叶、刺梨、蓝莓、天麻等种植面积位居全国前列;老干妈、凯里酸汤、贵州干净茶、贵州黄牛肉、山王果刺梨汁等跨山越海走向广阔市场。
立足气候、生态、山地等优势资源,贵州持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聚焦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推动农业“接二连三”,赋予农产品“第二次生命”,实现由卖“原字号”向卖制成品转变,拉动乡村特色产业全链条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农头工尾”做优特色文章
“山区贵州”变“高速平原”,让曾制约贵州发展的山地,从“绊脚石”变成了“金银山”。
贵州山地特色农产品资源丰富,辣椒、茶叶、刺梨、蓝莓、天麻等种植面积位居全国前列,为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供了丰厚的原料。
遵义市新蒲新区辣椒加工产业园贵州贵三红食品有限公司,一款辣椒酱在某电商平台官方旗舰店销量突破40万单,热度位居该平台辣椒酱热卖榜前三甲,成为“网红”爆款。
辣味制品是许多家庭餐桌的主角。贵州是全国辣椒种植面积唯一超过500万亩的省份,辣椒制品年加工产值在160亿元以上,产销规模持续位列全国首位,拥有全国唯一的省部共建辣椒专业批发市场。
“辣味经济”别样红,背后,做大做强辣椒精深加工是关键一招。当前,全省共有300多家规模化辣椒加工企业,深耕辣椒食品、火锅底料、辣椒萃取等精深加工业态,辣椒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渐入佳境。
春季是果园管护关键时期。凯里市碧波镇连片万亩的蓝莓园宛如一片蓝色海洋。几公里外,贵州蓝美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正组织员工和种植户开展管护培训。在该公司加工目录上,可生产果脯、原液、原浆、酵素和白兰地等10多个产品。
“从种植走向精深加工,我们的产值节节攀升。”该公司总经理钟学斌介绍,依托规模化种植、产品研发、深加工与品牌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该公司相继推出多个新品,目前俏销国内各大城市,还打入了国外市场。
当前的贵州,坚持以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发展,推动种养业向精深加工延伸,因地制宜做好“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增值大文章,不断提升农业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努力做大做强农产品精深加工业,让广袤山乡成为产业兴旺的幸福家园。
“精深加工”培育新增长点
“农业不加工,等于一场空;农业不成链,到头不赚钱。”这句顺口溜形象地道出了农产品加工业的重要性。近年来,贵州加速从单一的农产品种植向二、三产业延伸、从农产品初加工向精深加工升级,在农业产业链各个环节培育增值增长点。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贵州一批批科技人员“揭榜挂帅”赴田间,攻克了一批引领性、突破性、复合型关键技术,不断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转化率,打造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发展升级版。
刺梨,贵州山区常见的山野果,精深加工后身价翻了几十倍,凭什么?贵州山王果健康实业有限公司的答案是:拥有核心科技。“借助自有专利技术,我们研发了系列刺梨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该公司营销负责人张鑫阳说。
贵州南山婆集团有限公司建立数字化生产线,以本地大米、辣椒等绿色农产品为原料,将贵州特色酸汤做成了大产业,酸汤牛肉粉、酸汤杂粮面、酸汤饭等食用方便、营养美味的食品飘香海内外。
织金县将过去各自为战的小作坊升级为产业联合体,皂角米精深加工产品卖向全国;德江县利用自身比较优势,精深加工天麻系列产品,天麻咀嚼片、天麻酒、天麻片、天麻胶囊等供不应求,全产业链年综合产值达到4.6亿元……
科技助力,用“工业锅”炒香“农业菜”。贵州立足生态优势和山地资源禀赋,围绕茶叶、刺梨、辣椒、夏秋蔬菜、中药材种植和生态畜禽养殖等优势产业,加快引进培育从事农产品精深加工的龙头企业,一个个产业基地、产业园区、产业集群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强省建设稳步推进。
走好“小特精多奢”发展路
2023年,我省茶叶、蔬菜、辣椒、中药材产量分别增长8%、3.8%、3.2%、7%,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产值增长5%;推进农业“接二连三”,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62%;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1200家。
当前的贵州,大力优化加工布局、拓展农产品加工功能,持续提升农产品加工能力水平。在精深加工赋能下,越来越多覆盖面广、从业人数多、持续效益好、对农民增收贡献大的乡村特色产业在全省各地培育壮大,更多农户通过基地务工、订单农业、入股分红、托管服务等方式分享产业增加值。
“中国薏仁米之乡”兴仁市,在30万亩薏仁米种植的基础上,培育出400多家加工企业,通过“订单种植、保底价收购”的合作方式,带动5万余户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
“贵州绿茶”“贵州刺梨”“生态贵椒”“贵州黄牛”等精深加工的“贵字号”农产品,正通过线上、线下渠道走出大山、走向世界。
在希望的田野上,一场深刻的嬗变正在进行。农产品精深加工正成为打开致富增收大门的“金钥匙”。贵州沿着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的发展轨道,努力走好“小特精多奢”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同时,不断健全联农带农利益共享机制,为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增添“农”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