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贵阳“路边音乐会”成为继“村超”“村BA”后贵州又一火遍全网的出圈现象。“路边音乐会”坚持零门票、零距离、零商业原则,将音乐艺术与历史遗存、城市景观、自然生态和美食文化串珠成链,不仅为市民群众提供了艺术享受和文化互动的舞台,同时也激发了贵阳夜间经济的新活力。借助“路边音乐会”的知名度,贵阳文旅市场持续升温。
“路边音乐会”是一个将文化创意和社区参与巧妙融合的群众性活动,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已成功打造为城市一张耀眼的文化名片。近年来,贵阳在优化文旅产业发展格局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通过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提升城市的文旅品牌形象。这一系列举措有力地推动了贵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为“强省会”行动注入了活力与动力。
音乐会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协同发展。通过“路边音乐会”提升游客驻留时长和人均消费,涵盖“食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要素在内的配套设施建设同样重要。只有通过与城市基础建设相衔接,不断完善、升级演出场地的设施和设备,才能提高观众观演的舒适度和参与体验;与城市交通规划相协调,确保音乐会场地的交通、停车便捷,避免造成音乐会周边道路拥堵,为观众提供更便利的出行条件;与城市安全管理体系协同,建立完善的音乐会安全保障机制,是确保参与者人身安全和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与城市文化设施融合,拓展音乐会的文化内涵,设计其他类型的文化活动与音乐会相关联、嫁接,使市民更好地融入城市文化生态,也使游客能在贵阳收获更丰富多元的旅行体验。
突出本土文化特色,打出文化牌。加强音乐会的民族文化属性,能提升市民的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感和对贵阳、贵州的家乡情怀。通过在音乐会上展示本土音乐、传统乐器、舞蹈等,可以吸引年轻一代对本地传统文化的关注,促进传统艺术的传承,让游客通过作品的演绎、工作坊等附加互动,认识贵州、了解贵州的文化之美,继而有望促使本土的音乐人、音乐作品、乐器等得到市场更广泛的认可,打造真正属于贵阳的本土特色文旅品牌,进一步带动本土文化产业的振兴。
搭建专业团队,完善人才培养机制。贵阳市“路边音乐会”演出组织的过程中,已经逐步建立起表演者的统筹管理机制:统筹国内知名演艺资源,建立艺人、歌曲黑名单制度,优化演员、曲目的审核工作,规范网络直播体系等。同时也建立了人才储备机制:建立优秀艺人、乐队白名单,给予培育和宣传支持;储备优秀演艺人才库,推动本地人才、作品对外输出等。考虑到“路边音乐会”未来的品牌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应尽快搭建好专业的管理运营团队,吸纳艺术管理、市场营销、音乐教育等相关专业的人才,在演出策划、组织、宣传、执行、市场开发、教育拓展等全链条进行品牌规划、创意输出和意识形态把关。在人才培养方面,除了与本土音乐人或已有过合作的艺术家签订长期合作协议,还需要为音乐人才提供切切实实的发展机会和成长空间。
采用多维宣传策略,持续提升“路边音乐会”影响力。为了巩固并提升“路边音乐会”的品牌影响力,需要制定多维宣传策略,破解流量密码。首先,应紧密结合当下的旅游热潮和互联网传播的便利,合理利用新媒体平台,建立官方和第三方账号发布创意视频,重视用户生成内容,鼓励参与者分享自己的音乐会体验,与有影响力的用户合作,形成最大化口碑效应。此外,可以通过定期的新闻发布、线上互动、艺术家访谈、明星打卡、音乐教育拓展等形式,保持“路边音乐会”的新鲜感,吸引省内外潜在观众关注,维持话题热度。同时,注重网络社群的开发和经营,以官方名义或鼓励策划者、表演者建立微信群、QQ群等线上交流社群,保持社群活跃度,加强观众与组织者和演员的互联性。在宣传过程中应该始终坚持音乐会“人民性”“本土性”“艺术性”,通过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在线直播等多种形式,将“路边音乐会”的魅力传递给更广泛的受众,构建并巩固品牌形象。此外,与当地媒体、旅游平台等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纵向拓展宣传渠道,将“路边音乐会”推向更大的舞台。
促进产业融合,拓展合作范畴。为进一步推进产业融合,可以鼓励“路边音乐会”加强与本地艺术组织的深度合作,充分利用当地可表演的艺术空间。通过“贵阳路边音乐会”品牌授权等方式,精心策划高品质的公益性演出。另外,可以考虑拓展与创意行业的合作,共同探讨音乐会周边产品的设计与推广。这有望提升“路边音乐会”品牌的商业含金量,同时为持续开展音乐会活动提供一定的经济支持。可与旅游机构或其他文化艺术机构拓展合作内容,例如设计沉浸式文化体验路线,联动贵阳周边或贵州其他地区的热门景区策划衍生联动项目等。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本文系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2023GZGXRW117〕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