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谢国欢 通讯员 张海生 潘娅)3月14日,走进绥阳县枧坝镇黄鱼村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挖掘机轰鸣作业,运输车辆来回穿梭,施工人员忙着土地整理、沟渠建设。
“黄鱼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有229亩,为保证该片区春耕生产有序,我们实行挂图作战,确保每天有60名工人10台挖掘机在现场作业,预计4月初全部完成。”绥阳县通立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廖月介绍,项目所在的黄鱼村位于黄鱼坝区,是该镇水稻、油菜、高粱、辣椒、蔬菜等作物的主产区,这片坝区将有2050亩土地通过提质改造,成为高标准农田。
“黄鱼坝区作为粮油蔬安全示范点,高标准农田项目建成后,将采用‘稻油轮作’的方式进行农业生产。”枧坝镇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李鑫表示。
据了解,绥阳县坚持以提升质量效益作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主攻方向,加大项目推进力度,壮大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激发动力活力,提高农业产出效益,并同步推进农旅一体化发展,不断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持续做强农业产业、改善农村面貌,提升农民收入。
目前,绥阳县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1.25万余亩,改造后的高标准农田,平均作物亩产预计提高近350斤。今年,该县还计划完成5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共涉及13个乡镇的土地整治、灌溉工程、田间道路及其他工程,为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