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袁航)近日,贵州大学贵州省森林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教授丁贵杰、博士生李良良在国际期刊《BMC Genomics》上发表研究论文,详细阐述了马尾松碳代谢对高温干旱交互胁迫的响应机制,并挖掘出核心的碳代谢通路及关键的代谢物和基因。
据了解,碳代谢不仅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在逆境响应中同样发挥着关键调控作用。目前,全球变暖引起的干旱胁迫已严重影响了植物的碳循环过程,而马尾松作为抗逆植物的先锋树种,深入解析其碳代谢对高温干旱的响应机制,有利于为预测未来森林生态系统响应极端气候变化的权衡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丁贵杰团队以中国亚热带重要的乡土树种马尾松为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方法,深入分析了不同温度和干旱强度下幼苗的光合特性及碳代谢相关的代谢组和转录组表达模式。
该研究初步阐明相比单一胁迫,高温和干旱交互胁迫对马尾松幼苗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影响更为显著。该研究成果可为今后进一步改善植物的抗逆能力提供理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