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贵州科学院冶金化工研究所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3D“打印”制造业新图景

▲聚焦重大装备、关键材料、核心工艺、应用方案创新等智能制造共性技术,贵州科学院依托企业进行3D打印技术成果转化。图为贵州科学院冶金化工研究所科研人员在实验室开展科学实验。 (受访单位供图)

◀贵州科学院3D打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受访单位供图)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潘晓飞

点击启动按钮,贵州森远增材制造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州森远)的超高速3D打印设备开始工作,等待不久,一只柔性拖鞋便打印完毕。春节复工后,作为贵州科学院冶金化工研究所科研成果转化企业——贵州森远的12台选择性激光烧结3D打印设备火力全开,生产柔性体3D打印产品。

从2016年开始,贵州科学院冶金化工研究所开始朝着3D打印领域发力。经过多年原始创新和引进消化创新技术集成,研究所攻克了大尺寸、精密结构、柔性结构、耐高温材料等聚合物零部件的先进制造技术,掌握了3D打印制件表面化学抛光处理成套技术,工程化能力与技术孵化能力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高水平对外合作

实现科技协同创新

近日,由湖南华曙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持牵头的高分子复杂结构增材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获批,调整后的共建单位名单出炉,贵州科学院位列其中。

贵州科学院冶金化工研究所所长古文全表示,入选共建单位,这是对贵州科学院在3D打印行业研发能力和工程化水平的高度认可。下一步,研究所将坚持以国家和行业战略需求为出发点,聚焦“卡脖子”技术问题,助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

“在共建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许多行业前沿信息,获得权威学术指导,提高自身创新能力、工程化能力,拓宽成果转化渠道。我们不光要做好自主研发,还需主动融入高端增材制造行业,在国内的产业链上占有一席之地。”贵州科学院冶金化工研究所副所长吴健说。

近年来,贵州科学院用好“科技入黔”政策,推动“省外成果+贵州转化”。其中,2023年11月30日,贵州科学院与苏州博理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签订聚合物超高速3D打印技术研发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合作共同开发3D打印消费品。

此前,利用贵州科学院—商务部“一带一路”援外培训平台,向东南亚、非洲、南美洲等地的19个国家推广3D打印技术创新成果。

聚焦大湾区前沿研发成果,贵州科学院冶金化工研究所紧盯东部市场对3D打印高端产品的需求,与国内规模最大的3D打印制造企业——深圳市未来工场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协议,成为该公司聚合物激光3D打印产品的供应商。

吴健表示,3D打印废旧高分子粉末材料再生利用相关技术,已在广东市场取得应用,每年可实现3D打印废旧材料再生利用近10吨,为客户节约材料采购成本近300万元,新增产品销售收入1000余万元,该技术有望在国内近百家3D打印企业进一步推广应用。

攻关核心技术

培育科技创新体系

聚焦重大装备、关键材料、核心工艺、应用方案创新等智能制造共性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2022年1月,贵州科学院3D打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立项。中心现有研发人员14人,其中正高级职称4人、副高4人,专职工作人员25人。

材料是产业发展的基础。近年来,贵州科学院冶金化工研究所开展制备工艺及性能调控等技术研究,开发多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3D打印聚合物粉末产品,获发明专利10项(国外发明专利1项),备案实施企业标准11项。

“2024年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关键之年,今年我们将有多项新技术向市场推广投放,例如3D打印化学蒸汽表面平滑技术、3D打印新材料,以及数字化生产信息指挥系统的优化完善。”吴健说。

在3D打印聚合物粉末中试平台不远处的角落里,一台不起眼的3D打印制件表面化学抛光处理原型机,暗藏着研究所在3D打印行业做大做强的产业局部。

“3D打印产品的原料是聚合物粉末,在舱体烧结后产品表面通常比较粗糙。近年来,客户对产品性能的需求不断提升,倒逼我们努力攻克表面抛光技术,进行设备升级。今年3月底,自主研发的抛光设备将批量投产。”贵州森远总经理吴泽宏说。

通过各类科技创新活动,贵州科学院冶金化工研究所申报省发改委、省工信厅、省科技厅、省大数据局等政府部门的竞争性科技项目,共获批6项,获批科技经费761万元,在各级科技期刊发表研究论文12篇,科技创新水平显著提升。

聚焦数字化转型

交付产品20余万套

和传统制造企业机器轰鸣的生产景象不同,贵州森远3D打印的厂房噪音很小。车间里,整齐排列的3D设备里激光飞舞扫描,一层一层铺叠出产品的真容。

目前,贵州森远已建成选择性激光烧结中试生产线1条,超高速光固化3D打印中试生产线1条,拥有各类型工业级3D打印设备35台,是贵州唯一的聚合物增材制造生产线,也是西南地区生产规模最大的聚合物增材制造产业基地。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3D打印主要是生产小批量、个性化、小尺寸的产品。“经过前期的技术积累,产品性能有了较大提升,公司开始接到批量化订单。今年,各类3D打印设备数量将达到50台,为实现批量化打好基础。”吴健说。

目前,贵州森远已具备打印超过一米的大尺寸产品能力,例如汽车零部件、大型仪器、电动工具等。

吴泽宏表示,与本行业竞争对手相比,贵州森远3D打印产品一次验收合格率在98%以上,为企业降低研发成本30%以上,缩短迭代创新周期50%以上。

截至目前,作为贵州省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贵州森远,已累计服务大湾区企业50余家、省内企业10余家,交付3D打印产品20余万套。近三年来,公司累计为客户节约研发成本近1000万元,辐射带动战略新兴产业实现产值上亿元。

--> 2024-03-19 贵州科学院冶金化工研究所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20111.html 1 3D“打印”制造业新图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