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快递新规引发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原因是收取快递已成为大家的“日常生活”。
快递投放“不告而投”,有人可以接受,有人觉得未尊重其知情权选择权,而快递业务从业者认为自己“负重前行”有很多委屈。
快递,连通线上线下,连接千城百业,联系千家万户。“小包裹”的加速流动为稳中向好的中国经济写下了生动注脚。《办法》的正式施行,标志着快递行业迈入更加规范、严谨的新阶段。
消费者期待选择权与知情权。对于消费者而言,上班时快递员将快递投放至小区内驿站,下班后顺便取走既方便又安全。然而,不同时间段消费者的需求是动态变化的。因此,并非需要“一刀切”式地必须送货上门,只要经用户同意也可以采取其他方式收件。面对用户的多元化需求,如何征求用户同意才是解决问题的核心。以往,快递抵达驿站后系统自动发送的取件码是消费者的唯一选择,《办法》的意义在于消费者拥有了配送的选择权。
不能把不能上门的代价转移给快递小哥。对于快递小哥来说,收入能符合期待,这份职业就能继续干,在增加时间成本和面临罚款的风险下,自然就会有人选择离开。要让快递员改变服务方式,更应该从平台和企业入手,在优化服务质量的同时对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如通过制定更合理的激励机制,既能不降低快递小哥工作效率,又能不影响其收入。在实践中找寻平台、快递员和收件人权益的“最大公约数”,保障新规“落地生根”。
行业服务质量再升级是必然选择。“通达系”快递员在派送量大和派费低的形势下,工作粗放,只追求量,不追求质,原本的派件方式也高度依赖驿站。而京东、顺丰快递员则以一直以来的高服务标准而得以平稳过渡。随着快递行业逐渐向品牌化、集中化发展,打“价格战”也将逐步转变为“比服务”“拼质量”。新规的出台势必倒逼企业提升快递服务水平,在服务与成本之间寻求新的平衡。从本质上来说,更是为快递行业服务升级添了一把“助燃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