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中州
生活不只有一种态度,生存也不只有一种方式,同一种生活,同一种方式,如果有不一样的心情,也许就有不一样的滋味。当生活千篇一律,波澜不惊时,到一个能让人触景生情的地方,好好放松一下自己,心情会豁然开朗。
鼓浪屿便是这样一个地方。这个不足两平方公里的小岛,空气里到处弥漫着迷人的气息,到处氤氲着美的元素:远眺,蓝天白云,波光粼粼,孤帆远影,白鹭翔游,秋水共长天一色;近观,绿树红花,老屋幽巷,粉墙红檐,依山傍势。不同的时候去鼓浪屿会有不同的感受。
20世纪舒婷的一首《致橡树》和郑绪岚的一曲《鼓浪屿之歌》,使多少人对鼓浪屿心向往之,许多人冲着这诗和歌,去鼓浪屿寻梦、凭吊、怀古、探幽,还有的是为了改变一下心情。
这个花园一样、没有车马喧嚣、没有污染的小岛,犹如远离尘世的桃源仙境,成为诗意的安身之地。清纱漫笼的清晨或晚霞绚丽、华灯初上的黄昏,跟着感觉在曲曲折折、高高低低、幽幽静静的巷弄,信步游走,在爬满青藤的老屋前驻足,在荒芜的庭院前流连,在凉爽的海风中徜徉,坐听潮涨潮落,抚触陌生或熟悉的景致,你会有异样的惊喜或惆怅。掩映在绿树碧浪之间的那一栋栋精巧别致的别墅、公馆、屋舍和罗马式圆柱、哥特式尖顶、巴洛克式浮雕、门楼壁炉、镔铁钩栏、斜顶天窗,无不洋溢着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情怀,沉淀着岁月的沧桑,铭记着时间的流逝。
1842年鸦片战争后,美、英、法、德、日等13个国家在岛上设立领事馆,在这个人间仙境修筑风格迥异的各式建筑。20世纪30年代许多华侨富商也在岛上修建中西合璧的花园别墅,短短十几年就建造了1000多幢别墅,鼓浪屿于是有了“万国建筑博览会”的美誉。从生锈的花窗、铁艺大门,木雕的百叶窗、花格门,断裂的护栏,斑驳的老墙,长满青苔的石阶,雕花的石柱,砖砌的猫头鹰窗,鹅卵石铺就的地面,大理石雕刻的灯柱……你无处不感到昔日的印记。渐行渐远,渐行渐深,仿佛时光倒流,目光所触,使人油然而生前世今生的感慨。在变迁中这些住所演绎了怎样的故事?
鼓浪屿是一座碧海簇拥的海中花园:那刚烈红硕的木棉花,雍容华贵的木芙蓉,娇艳可人的蔷薇,匍匐蔓延的紫藤花,郁郁葱葱的枇杷树,盘根错节、虬枝盘旋的古榕树,簇簇丛丛的三角梅,遒劲笔挺的棕榈、槟榔、椰子树,柔意绵绵的相思树和许多不知名的花木,极尽盎然之生机,呈现浓郁的风情。自然与人文、文化与历史,在海天之间和谐地相融相生、相映成趣、相得益彰,使鼓浪屿犹如一个巨型的微缩盆景。
在鼓浪屿有两种植物因诗人舒婷的诗而风靡大江南北,成为阳刚和阴柔爱情的象征,它们是橡树和木棉。鼓浪屿也因诗人种植的橡树和木棉而变得情意绵绵,经常吸引一些恋爱中的男女到岛上栖居。除了舒婷,小小鼓浪屿,还出了林巧稚、殷承宗、许斐平等名人,而客居鼓浪屿的文豪鲁迅和林语堂似乎也时常被当地人宣传,可见文化的魅力。受林语堂邀请在厦门大学任教的鲁迅,在岛上只住了短短的4个月。也就是在水月风花的鼓浪屿,鲁迅频繁与许广平通信。其间鲁迅还写了著名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而漳州人林语堂,10岁时随传教士父亲来到鼓浪屿。林语堂故居位于鼓浪屿漳州路44号,是一座U形的英式别墅,是鼓浪屿最古老的别墅之一,约建于19世纪50年代,距今已有170多年了。
鼓浪屿还是一座琴岛,是名副其实的音乐之乡。从这里走出的音乐家、歌唱家有200多位。坐落在海边的菽庄花园的“听涛轩”,原是富商林尔嘉的寓所,现辟为钢琴博物馆,收藏了世界各地不同年代出产的各式古色古香的40多架钢琴。包括稀世珍贵的镏金钢琴、世界上最早的四角钢琴、最早最大的立式钢琴、古老的手摇钢琴、脚踏自动演奏钢琴等。
鼓浪屿是用来怀旧的,用来沉淀心灵杂质的,用来远离浮躁嘈杂的。离开鼓浪屿,岛上闲散的时光和那些纷繁的旧事,不时萦绕脑际,使我长久不能释怀。一次不期而遇的惊喜,一种莫名惆怅的感动,让我陷落鼓浪屿情思的幻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