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史识诗心写乌当

《家住乌当》

李裴

2021年“大雪”时节,一众文友,如白庚胜、叶延滨、王久辛、李发模、安琪……齐聚乌当举行“诗意纪实·乡村振兴”之“康养胜境·活力乌当”全国名家采风活动。名家们在乌当沉浸体验、边走边看边听,提笔或敲键写作,取得了一个重要成果——《活力乌当》诗文集(贵州大学出版社出版),大多精彩之作,行健载物,可观可感,灵动鲜活,妙语解颐。

辛丑牛年采风诗文集《活力乌当》里的文字,可称之为是乌当的形象代言,是乌当内在活力的热情喷涌,是充满活力和饱含情感的。白庚胜先生直截了当点赞:“错把乌当当苏杭/天上人间。”李发模先生言辞恳切:“乌当之乌,在天是金鸟,即太阳。乌当之当,在地是指人的担当。乌当之名与布依族语‘美好家园’对应,即宜居、宜业、宜游之地。”

史实地、诗意地、综合系统地“描绘抒写”,展现具有文化鲜活性的乌当,把乌当锚定在“文史诗”之中,是辛丑牛年“大雪”采风作品内容的一个坚实蕴藉和文字表现的一个鲜明特色,更是留给诗人杨杰的一个“大课题”。日前,收到杨杰刚刚出版的《家住乌当》,甚喜,屈指一算,诗人杨杰差不多用了两年时间,为了这2800多行串珠成链的诗句,查阅资料,研究史实,实地走访,浸润体验,始终满怀热情和激情,星星月亮,砥砺前行。读着富有张力的句子,领会其整体意蕴,放眼于时代的风采,顿然对杨云龙诗友的“小语(杨杰)是创作大背景、高难度、开风气的长诗先锋……既体现了工作上的真情实意,又丰富了乌当文旅的内涵,更充实了活力乌当本土教材的文化内容”的评论,深表赞同。

“乌当”在杨杰的长诗《家住乌当》里,历史根源的线索是清晰的,我们读到“‘水东’千年文化帖、新堡‘屯’有明朝那些事儿、水田庋藏‘唐家顶子’及其他,温泉城念想、乡愁百宜、方聪与一座纸浆博物馆的艺术普世”,文化承续、人文景象历历在目;读到“偏坡醉美半日阳光、香纸沟的竹海溪流与碾坊、枫叶谷那枫叶红”,感受到乌当地理上的温馨和独具旅游价值的自然景观,恰如“山影争着来陪唱,松涛乐意来伴舞”,人与自然之和谐即在此景此情之中;读到“山也,坡里小苑读书季、露营羊昌花海与轻奢偶遇、品王岗,很庖汤”,满目是烟火乡愁的浓烈,不禁深陷其中,耳边居然是“一把野葱在田埂上漾出笑声”,深藏这份乡愁的怀念和珍惜,深含乡情情感的丰富、具体和细腻;特别引人注目的是,读到“黄连村的红色诗签、李四光之光、‘三线’记忆与信箱里的青春岁月”,这鲜明的红色记忆,谁能不为之动容!

可以说,杨杰长诗里的“乌当”,是“乌当人”安身之所,独属于此地的历史地理,赋予这里的人一种属于此地的文化气质,成其为安心之所。因其身所居,心所宁,故此而安魂。这安魂的表现,在当下现实生活看来,似乎可以用“乡愁”二字表述之。诗友何京的文字韵味,可以相映:在乌当乡间的日子,“小住些时日,晨起,院里移步,见山间流岚把眼前的原野笼罩,只有山峰在云雾间若隐若现,居所小屋宛如仙界楼阁,思若缕,接广宇。”“入夜,露台上举目仰望,明月高挂,清辉撒布,村落和田野归于静寂,心与月,同澄澈。”这种心月同澄的至境,非至人不能至。

从时代纪实的角度看长诗《家住乌当》,可归之于乡村题材类的创作,贵州作家在这方面的抱团创作对杨杰来说是有益的。历时数年,贵州与此相关的长诗创作颇有成效,足可自豪。比如,“舍不得乡愁离开胸膛”长诗就有20部,“时代大英雄”长诗创作出版了20部,“脱贫攻坚”诗集20部,“乡村振兴”诗集20部。当前,贵州作家团队仍在努力,热情不减,活跃在创作一线。这一系列长诗作品,总的感觉是历史现实厚重而富有文化生活气质的,对于乡村振兴之文化振兴,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史识根脉,诗心空灵,“实”之如沃壤,“虚”之如鲜花,虚实之间构建了长诗《家住乌当》。这是诗人自身的创作天赋加持,更是诗人的足下功夫和对文献资料的深耕细作提取养分,终至于诗句、诗意粲然。

《家住乌当》提供了一个“诗人视角”,或许能别样地开剥出一个想象而奋进的新的视角和空间,让人从源远流长的历史的连续性来认识当下并更深层次地去理解乌当,对未来的愿景充满热情洋溢的想象和期冀,在回溯赓续历史文脉中,激扬谱写当代华章。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贵州绿色发展战略高端智库首席专家)

--> 2024-03-15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19888.html 1 史识诗心写乌当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