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娟
3月4日一早,在位于贵阳高新区沙文园区的贵州长通集团智能制造产业基地内,一排高精密数控设备高速运转,智能化生产线上,工人们有序为光伏并网箱产品进行下线调试。
“这是集团自主研发的产品,具备自动防孤岛、自动重合闸、失压跳闸、电网隔离等一系列保护功能,目前已经实现量产,预计年产值可达3亿元。”贵州长通集团招聘经理杨婵婵告诉记者,2023年,集团完成了37.8亿元的产值,今年将稳中求进,再度冲击新目标,目前正积极招聘新员工,为订单生产做好人力保障。
贵州长通集团是一家科技型、智能化的生产制造企业,集团下设长通智造、新曙光电缆、长通电气、长通装配式建材、长泰源纳米钙业、贵州一道长通新能源、长通威宁新能源等10多家分、子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电力、交通、城市建设、环保等领域。
企业产品的多样性也意味着人才需求的全面性。
近年来,该集团通过“线上+线下”“校招+社招”模式展开分层次招聘,高端岗位以社招寻访为主,基础岗位以大学应往届毕业生、退伍军人为主,操作类岗位则以县(区)乡(镇)招聘为主。
“2023年,我们在毕节市威宁自治县投产的两条光伏组件生产线,带动就业500多人。”杨婵婵表示,在补足员工缺口方面,贵州各地就业部门给公司帮了大忙。
据杨婵婵介绍,近年来,长通集团先后在贵阳高新区、贵阳经开区、息烽县、黔南州长顺县、毕节市威宁自治县等地建设制造基地,依托贵州各地就业部门的“线上+线下”招聘活动,为集团招聘了许多员工。目前,各基地有64%左右的员工来自当地就业部门开展的招聘活动。
政府提供的用工保障,为企业生产增加了动力,推动企业快速发展。
“今年,企业预计还要增加2条至3条产线,用工量将进一步提升,计划招聘1200多人。”杨婵婵表示,“当前,新能源板块是集团发展的重心,招聘方向也会往这方面倾斜,招聘主要岗位包括新能源市场类、新能源生产类两类。”
为稳定员工,企业也拿出满满诚意,2023年下半年入职贵州长通集团的杨飞飞对此深有感触。
杨飞飞表示,入职后,贵州长通集团实施培养计划,自己先后参与过多次业务培训,包括来自华为等知名企业的导师授课,对岗位和公司业务有了更深的认识,“我是会计专业,但不能只做简单的‘记账先生’。我要提升专业,深入了解业务,计划3年内考完CPA。”杨飞飞信心满满地说。
据悉,对每位员工,贵州长通集团都制定了培养计划。一方面是导师制,以老带新,为每个新入职的员工都匹配了经验丰富的老员工,以战促训、训战结合,让员工在实战中成长。
同时,贵州长通集团还成立“长通大学”,引进优质的咨询机构、优秀的内训讲师,系统性培训员工,通过内外部结合,全方位赋能,助力员工快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