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去年遵义市林下经济全产业链产值突破百亿元——

呵护青山颜值 深挖发展价值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孟锦群

“二月天杨柳醉春烟,三月三来山青草漫漫,最美是人间四月的天……”有网友评价,《上春山》写尽了贵州的美。听着歌,来到黔北遵义,欢快旋律与春日山水更是浑然一体。

从满山一垄垄茶树的湄潭到遍地古木参天的务川,从茂林修竹的赤水到花团锦簇的桐梓,处处游人如织,美景如画,与《上春山》适配度拉满,生态环境“高颜值”和经济发展“高质量”协同并进,活力满满。

“十三五”以来,遵义林业系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立足资源禀赋,统筹推进增绿、护绿、用绿,提升了绿水青山的颜值,做大金山银山的价值,奋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

最是一年春光好,植树添绿正当时。2月18日,春节假期后上班第一天,遵义市广大干部群众上山植树,满城拥翠,绿意浓浓。

挥锹铲土、扶树正苗、培土踩实、提水浇灌,一株株新栽下的树木迎风挺立,焕发出蓬勃生机和绿色希望。当天,遵义市设252个义务植树点,共有2.26万人参加义务植树活动,植树23.6万株,面积4480亩。

2015年以来,每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我省都坚持开展植树造林活动,持续整整10年,已成为一项良好传统和自觉行动。据了解,10年来,遵义市义务植树累计235.6万株,人工造林累计694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从59.62%上升到63.15%。

“国家园林城市”“全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获奖城市”“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城乡绿化一体化试点城市”,一张张极具含金量的名片凸显出遵义的生态优势。出门见绿,成为遵义人日常生活的“标配”。

山清水秀不仅是美景,还蕴含着无穷的发展潜力。

近段时间,赤水市宝源乡联华村村民郑贵龙全家每天一起出门,背着背篼,抢挖自家种植的30余亩竹笋。

“采小留大、采密留稀,要留三分之二的竹笋让它们长成竹材。”郑贵龙说,这样的采挖方式,才能保证年年有笋、年年有竹、年年受益。

据介绍,每亩楠竹可产竹笋400斤,按市场价每斤1元计算,今年赤水市50多万亩楠竹春笋产值将超过2.1亿元。每年,赤水可采伐楠竹1500万株、杂竹100万吨,可采挖各类竹笋12万吨。竹林,已成为群众的“绿色提款机”。

不仅是赤水的竹产业,正安县的马桑菌、务川自治县的蜂蜜、汇川区的天麻、道真自治县的森林康养等都是遵义林下经济的典型代表。

2023年,遵义市林下经济经营和利用林地面积达655.4万亩,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00亿元,达103.5亿元。

近年来,遵义市通过优化工作机制、制定规划、培育优势产业等系列举措,有效推动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目前,全市共有林下经济示范基地53个,其中国家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4个,市级林长挂帮示范基地17个。

在推动“林长+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的同时,遵义市林业局围绕“1+N”产业模式,积极培育地方优势特色产业。在竹产业上,持续抓好资源培育、主体培育、竹旅融合、科技支撑等工作,推动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去年全市改培竹25.1万亩,竹资源面积达374.65万亩,并引进竹加工优强企业,实现全年竹产业综合产值129.54亿元。此外,还会同桐梓县举办第四届中国·遵义桐梓方竹农民丰收节、会同赤水市成功承办贵州竹产业发展大会,持续提升遵义竹产业的对外影响力、知名度。

同时,该市积极培育森林康养新业态,林业部门着力推动林下旅游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融合发展。去年,道真自治县获批成为国家级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县,凤冈县仙人岭森林康养试点基地成功入选全省首批十家森林康养基地。

如今,遵义正以厚植生态底蕴为引领,奋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持续提升经济发展的“含绿量”。

--> 2024-03-12 去年遵义市林下经济全产业链产值突破百亿元——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19581.html 1 呵护青山颜值 深挖发展价值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