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周雅萌 权若青 鲁毅
邹联克代表
逐步缩小城乡教育“鸿沟”
“聆听李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深感成就殊为不易,倍感蓝图振奋人心。”全国人大代表,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邹联克说,“特别是报告将‘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作为2024年重点抓好的十件大事中的第二点,明确提出‘加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是对教育重要战略地位的再强调,对教育未来发展的新期待,给教育事业带来了新发展的春风春雨,为我们今后一个时期做好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乡村教育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是邹联克非常关注的问题。“首先,我们要强化资源整合,改善乡村基础教育环境。进一步优化农村学校布局,避免教育资源浪费。”邹联克建议国家层面启动县域基础教育资源科学布局调整,统筹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乡村义务教育学校建设,促进乡村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场所逐步实现标准化,有效改善相关乡村学校基本教学和师生生活条件。
邹联克还建议,在国家层面建立资源共享平台,使用协同高效的工作机制,推进资源建设与运营,加快薄弱地区乡村教育数字化基础设施及教育资源建设更新,强化师资培训,强化使用效率,向乡村学校提供优质、适切的数字教育资源和服务,逐步缩小城乡教育“鸿沟”,补齐乡村教育信息化资源短板。
“贵州教育系统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发展体系,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高等教育龙头、基础教育基点作用,久久为功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贡献教育智慧和力量。”邹联克说。
查艳代表
打造多业态融合康养产业链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一头关系着人民群众健康,一头带动了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是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的重要举措。”全国人大代表、省人民医院院长查艳认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对贵州打造优质康养产业链、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具有重要意义。
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事关千家万户,既是民心工程,更是民生实事。近年来,我国围绕“大病不出省”的目标,加快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群众身边延伸。过去一年,贵州卫生健康事业收获颇丰,累计获批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数量并列全国第五,西部并列第一,已全部开诊运行。同时,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还助推全省三级公立医院综合排名从第106名上升至第54名。
查艳介绍,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中,运用贵州大数据优势构建的床边诊疗现场,可通过数据平台输送到省市县各级医疗机构,促进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各级医疗服务机构能力均得到提升,同时还培养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人才队伍。
查艳认为,用好现有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计划建设的北京协和医院贵州医院资源优势,各级医疗机构联动商保、社保、各级养老机构等协同发展,打通医疗紧急救治和养老绿色通道,形成医养一体化,构建更有“医”靠的养老服务前景可期。
“同时,以我们健全的山地救援体系和过硬的紧急医疗救援队伍作为保障,叠加人文、民族、自然、文旅等资源禀赋,形成医疗、养老、养生、文旅等多业态融合发展的康养产业链,在打造山地体育、山地旅游、全域旅游等方面将更有底气,也将为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提供无形的、具有活力的基础设施支撑。”
刘颖委员
希望长期护理保险尽快全覆盖
全国政协委员、贵州新基石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刘颖特别关注养老问题。今年全国两会,她围绕服务保障失智失能老人、孤寡老人、失独老人生活,以及医养结合敬老院建设等内容,积极建言献策。
“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社会保障补短板的重大制度安排。”刘颖介绍,随着长期护理保险试点范围的扩大,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享受到了专业化的养老服务,也直接拉动了养老照护产业的需求增长,促进了照护体系的发展。
“但老年人照护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刘颖说,例如护理行业从业人员缺乏、失能老人的照护支付能力不足等都相当突出,许多家庭陷入“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困境。
为此,刘颖希望尽快建立全覆盖的长期护理保险,并提交了相关提案。“一方面,建议尽快在全国范围建立全覆盖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同时,建议建立以长期护理保险为主体,商业补充长期护理保险为辅助的多层次保险体系,鼓励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创新开发商业性保险产品,满足群众多层次失能护理保障需求,支持养老护理机构发展。”刘颖说,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实现全覆盖,能够让更多的失能老人负担起护理费用,缓解照护难题,推动养老服务产业发展,让老人享有更加有尊严和舒适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