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安顺经济技术开发区与中关村e谷成功签约“安顺航空装备制造产业招商运营服务”项目,将在安顺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以航空装备制造业为核心,以中小型整机制造、“航空+”产业为辅的现代化航空产业园区,助力安顺打造千亿级航空产业基地。今年,安顺市定下了全年航空装备制造产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的目标。
在贵州,招引一个大项目、带动一个大产业,进而形成一个产业集群的现象并不鲜见——正在崛起的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从电池材料、动力电池到新能源汽车,一批企业从无到有,共同塑造着新的可能;正在大力建设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贵阳大数据科创城集聚企业800家以上,华为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等智算中心落地,智能算力加速突破,智算芯片达7万张以上,位居全国前列。
挖掘新的增长潜力,贵州将持续锚定“3533”产业集群发展目标,深入推进“六大产业基地”建设,壮大各地主导产业,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加快构建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盘棋”布局
2月22日,遵义市红花岗区长岭特钢项目工地,技改项目轧钢车间钢结构首根钢柱吊装成功。长岭特钢项目是红花岗区积极推进传统产业提质升级战略部署的重要载体,该项目首期即投入60亿元。
“我们所追求的,是一座年产能规划达到300万吨级别的现代化钢铁企业。”项目副经理杨林指向施工现场,这里打造的不仅是一个产能强大的生产基地,更是一个秉持绿色发展理念、精益求精的精品钢铁制造标杆。
紧密结合“六大产业基地”布局,以“全省一盘棋”作为统筹出发点,贵州立足各市(州)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突出专业化、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方向。
坚持“富矿精开”,大力推进优势矿产资源高效开发利用,促进磷化工、煤化工、铝加工、锰加工等产业链向中高端延伸,推动全国重要的资源精深加工基地提质扩量。
聚焦“一核两区”规划布局,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围绕“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双赛道,加快壮大新型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推动“电动贵州”建设,大幅提升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影响力。
推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速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加快以智算为引领的算力建设,做大做强数据中心、智能终端、数据应用三大产业集群,全力打造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
发挥赤水河流域酱香型白酒原产地和主产区优势,壮大以优强企业领航的贵州白酒企业舰队,打造世界一流酱香型白酒产业集群,巩固提升全国重要的白酒生产基地引领地位。
实施煤炭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打造西南地区煤炭保供中心,推进风光水火储一体化开发,加速建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支撑有力的新型综合能源基地。
立足维护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依托“三线”建设基础,推动航空航天、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创新协同发展,加快贵州航空产业城建设,壮大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努力打造全国重要的产业备份基地。
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新兴产业集群集聚、未来产业加快布局,去年,贵州“六大产业基地”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8000亿元。根据产业规模和发展态势,到2027年,“六大产业基地”总产值将力争突破2万亿元。
强化创新驱动
近期,航天控制参与申报的“航天航空用高性能轴向柱塞泵关键技术及应用”获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贵州航天控制技术有限公司技术中心第一研发部兼第四研发部部长罗天介绍,航天控制围绕开展伺服系统、惯性系统、机器人、测控装备等品牌建设,统筹开展产业建设布局,通过构建原创技术策源地,实施产业链“链长”制,推动公司迈向一流弹上控制设备高科技企业。
在贵州,像航天控制这样的企业正汇聚成强大向“新”力。
去年以来,全省统筹抓好创新平台建设管理,加快推进乌江实验室、新能源材料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新认定省级技术中心21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实现零的突破;支持振华集团新云电子元器件公司等企业实施一批产业发展急需、社会经济效益显著的技术创新项目。
这种发展态势正在继续保持。贵州聚焦航空航天、化工、材料、电子等重点领域,积极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引导龙头企业牵头组建新型创新联合体,针对性布局一批中试和应用验证平台。
贵州联尚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LED灯丝光源制造的高新技术企业,目前生产管理全部采用数字化设备,产品的精度和质量把控更加严苛。总经理陈朝东介绍,贵州联尚科技建成先进全自动智能数字化生产线140余条,实现企业数据一体化、生产经营一体化、管理一体化。
创新让贵州工业经济脱胎换骨,其中的关键就是数字化。传统工业与数字产业全面、深度融合,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新型工业化模式。
培育优质企业
2月28日,贵州国信中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在贵阳大数据科创城举行揭牌仪式。“我们将围绕数字中国建设的大局,专注于大数据、产业投融资、基金等金融服务,以及环境全域治理、5/6G智能通信设施、氢能源全链等领域的发展,助力推动数字经济和新能源产业发展。”贵州国信中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梁显波说。
如今,在贵阳大数据科创城注册的800多家企业中,不乏央企子公司、高新技术企业子公司、“专精特新”企业等行业领军者,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企业是变革的主体,贵州通过实施经营主体分类梯度培育计划,筑牢工业经济发展根基。2023年,培育新增营收百亿级工业企业1户,20户十亿级工业企业20户,安达科技成功在北交所上市;新增9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户。
近年来,贵州已逐渐完善优质企业的梯度培育体系,从政府引导、具体帮促、金融支持、示范推广等多方面,围绕“专精特新”、规模水平进行层次化培育,对省级、市级隐形冠军企业实施逐级扶持措施。
同时,搭建跨行业跨区域、跨行业交流对接平台,积极组织大企业发布需求,全面摸排中小企业供给清单,深入推进大中小企业深度合作、全面协作,推动形成首尾相连、互为供需、互促互进的企业发展生态,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
贵州能矿锰业集团有限公司正致力成长为全球锰系新能源电池材料高端供应商。公司生产管理部副部长吴兴旺说,今年以来,公司领军人才、拔尖人才领衔挂帅碱性产品研发与技改扩能工作,探究现有设备状况下二氧化锰碱性产品生产分段实施方案,充分利用硫酸锰化合、净化制液工艺,以及填平补齐闲置设备设施。
先后获贵州省“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重点实验室”等称号的能矿锰业,在“富矿精开”政策红利推动下,拟启动1.65万吨/年锂锰级或P型电解二氧化锰产品项目建设,全力推进高端碱锰生产,弥补产品单一缺陷,争取近两年内打通上下游产业链。
如今,全省各地不仅有“大而全”的龙头企业,更是诞生了诸多“小而美”的隐形冠军。接下来,贵州将深入实施经营主体培育行动,形成梯次成长、相互衔接的企业发展体系;加快推动磷化集团、裕能新材料、中伟新材料等龙头企业再上新台阶,带动产生一批百亿级、十亿级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