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时节,黔西市新仁苗族乡化屋村百花次第盛开。乌江六冲河畔,身着苗绣服饰的苗族姑娘翩翩起舞,勾勒出一幅美丽祥和的动人画卷。
走进化屋苗绣车间,色彩斑斓、工艺精湛的绣品让人眼前一亮。绣娘们一边哼着歌儿,一边飞针走线赶制订单。
“我们的苗绣是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手艺,是苗家每个女孩必备的技能。这些年,我们组建了苗绣设计团队,将传统苗绣与现代时尚巧妙融合,创新开发出100余种文创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通过线上线下渠道进行产品销售,年产值达到了300万元。”苗绣车间负责人杨文丽说。
时针拨回到3年前。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毕节市化屋村视察时,走进扶贫车间,了解发展特色苗绣产业、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等情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特色苗绣既传统又时尚,既是文化又是产业,不仅能够弘扬传统文化,而且能够推动乡村振兴,要把包括苗绣在内的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好、发展好。
时光荏苒,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一直鼓舞和激励着化屋人民。3年来,化屋村干部群众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路子奋力前行,不断深挖传统苗绣的内涵和价值,丰富传统苗绣的表现形式,让古老苗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利用东西部协作机遇和直播带货形式,把苗绣等特色产业做出品牌、推向市场,更好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目前,化屋村的苗绣家庭作坊有20余家,形成苗绣生产、展销、研学、旅游等多种业态,真正实现了“指尖技艺”变“指尖经济”。
在贵州大地,苗绣传承发展的故事比比皆是。
去年9月,贵州苗绣亮相2024春夏米兰时装周线下大秀,极具别致东方美学的苗绣惊艳了国际时尚圈,受到国内外设计师的赞赏与青睐。
去年11月,《芭莎艺术》发布了一组封面大片,61岁的何超琼身着传统苗绣服饰在贵州苗寨拍摄写真,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贵州持续深挖以苗绣为主要代表的民族文化内涵和价值,推动民族文化产业时尚化、国际化发展,仅通过“锦绣计划”就已培训绣娘26万人,带动50万名妇女就业创业,让古老原生态的千年非遗走出贵州、走向世界,进一步拓宽了农村地区群众增收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