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朱满德

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我省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任务。近年来,我省以“四在农家·和美乡村”建设为载体,深入系统推进以“富在农家、学在农家、乐在农家、美在农家”为主要内容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努力探索一条脱贫地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新路子。

围绕“富在农家”,做好“土特产”文章,扎实推动乡村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和农民增收共富。产业兴旺是乡村宜居宜业的根本。贵州通过实行省领导领衔、专班化推进机制,培育了一批乡村特色优势产业集群,茶叶、辣椒、刺梨、中药材等种植规模位居全国前列,2023年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产值增长5%,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1200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62%。今后,一是以“补短板、促融合”引领产业链延伸。加快补齐农产品加工和营销短板,开发乡村新功能新价值,探索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持续培育乡村特色产业的创新驱动力。二是以“守差异、拓功能”推动价值链提升。聚焦品种品质品牌,守好差异化竞争特色,加强文化铸魂、科技赋能、融合创新和功能开发,多维度系统性促进乡村特色产业的价值增值与转化实现。三是以“强协作、稳市场”保障供应链稳定。用好脱贫过渡期帮扶政策、粤黔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用优质乡土资源引协作地区的产业和项目投资、用优质优价乡土产品换协作地区的优质市场,切实采取有效措施让投资有收益、可持续,让市场稳得住、有扩张。四是以“密联结、惠乡民”完善利益链机制。支持普通农户、合作社、集体经济等深度参与乡村特色产业经营,将订单收购、保底分红、二次返利等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落到实处,让农民共享产业链价值链建设成果。

围绕“学在农家”,做好人才“育引用留”文章,积极夯实乡村振兴人才支撑。一是立足乡村实际,着力抓好现代职业农民、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带头人、乡村创业创新带头人、传统技艺人才、农村电商人才等生产经营型人才的培育培训工作,坚持精准实用实效导向,加强技术、管理和市场培训,做好培养、服务和支持。二是依托企业、科研院所和创新平台,着力抓好农业农村科技创新、产业经营管理等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和服务平台等建设、人才“引育用管服”和评价激励机制等改革,激励高科技领军人才团队、科技特派员、科技创新人才等服务基层、服务乡村振兴。三是着力抓好乡村公共服务、乡村治理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加强政治素质、社会治理、产业规划、管理服务等方面教育与培训。

围绕“乐在农家”,做好弘扬文明新风文章,不断提升乡村精神文明程度。通过深入实施“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专项行动,持续开展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推动形成向上向善、生动活泼的良好环境。一是继续加强宣传教育,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用好新时代学习大讲堂、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常态化开展文明实践活动。二是深入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持续开展滥办酒席、铺张浪费、厚葬薄养、低俗婚闹、高价彩礼、人情攀比等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专项整治,有效发挥村规民约等引导作用,建立移风易俗常态长效机制。三是繁荣乡土文化、民俗文化,开展群众性节日民俗活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围绕“美在农家”,做好提升人居环境文章,系统建设宜居宜业和美家园。通过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2023年30户以上村寨生活垃圾收运处置设施体系覆盖率达70%。今后,一是将农民中心性、主体性的理念贯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全过程,要立足当地农村实际和农民需求,尊重农民习惯和意愿,引导和支持农民、合作社、集体经济组织等全程参与当地人居环境相关规划、建设、运营和管理,承接当地人居环境改善提升工程和后续管护工作,引导农民做好环境卫生等自我行为管理、约束和监督。二是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地形地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文化和风土人情等,实事求是分类确定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标准和目标任务,统筹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循环利用、村庄公共环境和绿化美化行动。充分考虑基层财力可承受能力,合理确定重点和优先序,防止加重村级债务。三是健全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明确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产权归属,健全设施建设管护标准规范,探索运行管护社会化服务机制和经费保障制度,逐步建立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监督的村庄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

(作者为贵州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

--> 2024-03-06 朱满德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18856.html 1 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