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年过节,居民们都欢聚一堂,整个社区俨然一个大家庭。”3月1日,回忆起刚刚过去的元宵节,居民们围在一起包汤圆、吃汤圆的热闹景象,铜仁市万山区旺家社区党总支书记何英相当高兴:“只要搬迁群众能过上幸福生活,我们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旺家社区是万山区规模最大的跨区县易地搬迁安置区,总占地面积663亩,居民楼62栋,共安置搬迁群众4029户17963人。
2018年,何英从思南县大河坝镇勤俭村易地搬迁到万山区丹都街道旺家社区,也从一名农村妇女变成了一名社区“女管家”。
“要为社区1.7万余人做好服务,责任重大。”何英认为,如何让搬迁群众在一个陌生的环境有安全感,是搬迁后首先要思考的问题。为此,她决定从建强基层党组织着手,以此推动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社区治理,带动群众共同高标准、高水平建设宜居宜人的居住环境。
社区按照“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机制,探索“社区党总支+片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工作方式,以300至400户为单位划分网格12个,由何英担任网格长,成立网格党小组12个,配备网格员12名。在何英和网格员的带动下,群众纷纷主动担任楼栋长、联户长。社区现有楼栋长62名,联户长282名。
“网格员充分发挥网格作用,帮助群众办低保、办医保,积极协调解决群众问题诉求,推动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何英举了个例子——社区有一位二级智力残疾的居民需要专人照看,由于父母年迈,常常照顾不到位,经常出现走丢的情况。于是社区给他配发了“爱心宝”手环,并安排联户长帮忙监管,之后再也没有走丢过。
为让搬迁群众对社区的工作真正满意、真心认可,何英还推行了搬迁社区治理+志愿服务模式,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线上、线下服务平台成立“英姐来帮忙”工作室、“三个代理”(代理儿女、代理家长、代理老师)志愿服务项目、“老妈妈防火团”等,为搬迁群众提供周到、优质的服务,解决了大部分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搬得出的问题基本解决后,后续扶持最关键的是就业。”面对搬迁群众学历低、技能少、劳力弱、留守多等情况,何英带领党总支积极想办法,采取党组织领办集体经济、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引导鼓励创业、组织输送就业等方式,把“微工厂”建在群众家门口,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确保大家稳得住、能致富。
“我在社区的数据标注公司上班,平均月工资5000多元。家门口就业后,再也不用背井离乡外出务工了!”从印江搬迁而来的群众陈霞说,现在她不但买了车和房,还介绍丈夫和妹妹到公司上班,一家人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此心安处是故乡。文化是最好的润滑剂,生活稳定了,收入增加了,精神文化生活也得跟上来。”何英介绍,为丰富搬迁群众业余生活,提升生活品质,党总支还开展了感恩教育进社区、文明创建进社区、传统文化进社区“三进”社区活动,让群众从“外来客”变成“主人翁”,实现从农民到“新市民”的快速转变。
如今,在何英和旺家社区党总支的带领下,搬迁群众过上“居安”“业安”“身安”“心安”的幸福生活。旺家社区也先后被评为全国“十三五”最美搬迁安置区、全国119消防先进集体、全省易地搬迁工作先进集体、全省文明单位,2名社区工作者先后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十三五”励志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等荣誉。
“接下来,我们将按照党的二十大擘画的宏伟蓝图,把群众服务好、把社区治理好、把产业发展好,让更多的搬迁群众切身感受到作为新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用实际行动诠释‘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何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