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黔进先锋·贵在行动]人才向“黔”进 发展动能足

——我省二○二三年引才工作综述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安通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

2023年2月,为进一步破解我省高端人才人数不多、人才资源总量不足、创新创业能力不强等问题,省委、省政府制定印发《关于优化整合贵州省百千万人才引进计划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设置创业人才、企业科技创新人才、高校医院科研院所创新人才、高技能人才、柔性人才5个人才项目,创新“平台引才”“以才引才”“行政指导下的柔性引才”等引才工作机制,建立引进重点人才编制“蓄水池”,设立贵州创业人才奖、企业科技创新人才奖,以超常规举措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

一年来,我省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认真贯彻落实《指导意见》部署要求,纵深推进百千万人才引进计划,不断盘活人才存量、扩大人才增量、做大人才总量、提升人才质量,奋力推进人才大汇聚,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贵州实践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倾心引才,推动人才集聚大突破

进入新时代,踏上以高质量发展推进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贵州,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求人才。贵州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牢固树立“大抓引才”的鲜明导向,向全社会释放求才若渴的强烈信号。

从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以1号文件联合印发《指导意见》、细化明确年度引才目标任务、制定具体措施和重点人才引进目录,到以人才日、人博会系列活动为契机,各引才项目牵头部门全面启动引才项目申报、认定工作……

月月有“引才”动作。各地各单位拿出具体举措,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风和干劲狠抓人才引进工作,共同推进引才大突破。

人才最看重事业平台和发展空间。各地各单位用好用活“平台引才”机制,突破思维惯性,转变仅仅依靠薪酬待遇引才观念,用好或新设平台载体引才,让事业因人才而兴、人才因事业而聚。贵州师范大学投入1500万元新建集成电路产学研实验平台,成功从北京引进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毕津顺教授担任实验室负责人。

人才最能识别人才。各地各单位积极探索“以才引才”机制,充分发挥专家人才同学情、校友情、老乡情等纽带作用,邀请专家人才举荐领军人才、拔尖人才。同时支持领军人才引进拔尖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充实团队,在平台、岗位、待遇、项目经费等方面给予个性化支持。在贵州大学,现有领军人才池永贵教授积极发挥人脉和学术影响力优势,依托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联合实施科研项目契机,成功引进张利博、任世超、吕文心等3名原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拔尖人才到贵州大学工作,充实其团队。

抢抓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和东西部协作机遇,“行政引导下的柔性引才”机制焕发新活力。通过中央有关单位和对口支援省份协调帮助,由用人单位与省外人才单位建立合作关系,采取长期柔性引进和短期柔性引进的方式引进人才,充分调动人才来黔工作积极性。2023年,我省争取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落地贵州,柔性引进医疗卫生领域2名领军人才、12名拔尖人才、26名优秀青年人才来黔工作,极大提升了我省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仅仅一年,我省引进66名领军及以上层次人才、97名拔尖人才、229名优秀青年人才、668名创业人才、3名技能大师、25名优秀技能人才,引才数量质量均实现大幅提升。

精心用才,激发人才创新大活力

“贵州是干事创业的好地方。学校在国家级人才计划申报、科研平台、团队建设、成果转化、服务保障等方面给予了我最大限度的支持。”杨富裕教授深切感受到贵州求贤若渴的决心和爱才敬才的环境,毅然辞去中国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院长职务,于2022年8月入职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入职以来,他成功申报“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着力攻关木本源新型蛋白饲料加工与高效转化技术,服务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人才不仅要引得进,还要留得住、用得好。

真刀真枪破解人才政策“中梗阻”,我省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有效破除人才使用、评价、流动、激励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坚决破除“论资排辈”“敬而不用”和“四唯”等现象,积极营造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的社会环境,公正平等、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待遇适当、保障有力的生活环境,努力让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才。

引进什么样的人才,怎样才能用好人才,用人单位最有发言权。我省改变以往组织专家评审认定的方式,将引进人才认定“自主权”全面下放给用人单位。各用人单位主动担起引才用人主体责任,围绕引才目录和引才目标任务,把握好从哪里引、谁去引、怎么引等关键环节,将引才目标任务分解到位、责任到人,确保引才工作有人抓、有人管。

强化人才政策激励。对企业引进的科技创新人才、技能人才,在黔税前年薪30万元以上的,根据国家规定的个人所得税税率,省级财政按税前年薪4%至8%的比例进行奖励。设立创业人才奖和企业科技创新人才奖,对作出重要贡献的各类人才给予30万元至250万元不等的奖励。设立团队建设资金,为组建团队的领军人才提供100万元支持。

建立人才编制“蓄水池”。全省拿出600个全额拨款事业编制岗位打造人才“蓄水池”,帮助企业“带编”引进急需重点人才,发挥事业编制招才引才留才作用,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带事业编制进入重点企业工作,促进人才链、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融合发展。

政策红利叠加释放,人才活力竞相迸发。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让想干事的人才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才有平台、干成事的人才有地位,在贵州创新创业、大展身手。

暖心留才,营造人才服务强磁场

2023年7月,高级经济师张维康通过网络信息了解到贵州农信招聘百千万高层次人才,不仅为高层次人才量身定制岗位平台,还提供人才绿卡和专项激励,并在医疗待遇、子女入学、配偶安置等多个领域配套了优惠政策。

经过深思熟虑,张维康毅然决定放弃原来互联网银行的高薪工作,从成都来到贵阳,希望能借助贵州农信的平台为农村金融和数字普惠金融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如今,虽来到贵州农信仅四个多月,但是张维康已牵头和推进实施了农村信用工程体系优化、农信金融业务线上线下融合、农信产品体系优化、红色美丽乡村帮扶建设、巩固脱贫攻坚与普惠金融示范县建设、ESG体系建设等多个项目。

有了人尽其才的用才机制,还需要人才满意的留才环境。我省“真金白银”打造人才“强磁场”,让各类专家人才扎根贵州、爱上贵州、圆梦贵州。

扎实推进省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将国家级人才及国家部委认定的人才纳入省委联系范围,在春节、人才日等重要节日,省委领导带头走访慰问专家人才;开办高层次人才培训主体班等进行国情省情教育;组织专家人才进行健康体检,让人才感受到组织的关心关爱。

用心打造“一线一家两卡”服务平台。用好“96567”24小时人才服务热线,用活人才之家线下服务阵地,为全省高层次人才发放优才卡、人才服务绿卡,持卡可享有医疗服务、子女入学、配偶安置等优惠政策。

构建人才住房保障体系。推动建成或在建人才公寓和人才保障房5万余套,人才只需缴纳较低租金便可拎包入住,直到人才离开贵州、在贵州购房或退休,切实解决人才安居问题。

打造人才“强磁场”,汇聚发展“源动力”。贵州高质量发展其时已至、其势已成,新征程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贵州实践呼唤天下英才。眼下,我省正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灵活的政策、更加贴心的服务,奋力打造聚才洼地、用才高地、留才福地,推动人才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 2024-03-03 ——我省二○二三年引才工作综述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18583.html 1 [黔进先锋·贵在行动]人才向“黔”进 发展动能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