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桐梓文旅春节假期火“出圈”

通讯员 戴密密

春节假期,位于桐梓县的娄山红迹·红军长征在桐梓陈列馆、中央红军桐梓医院陈列馆、海军学校,迎来许多游客。“通过看展品、听红色故事,我们深受触动。”游客令狐星星说。

参观三个陈列馆后,不少游客都选择来到“桐梓记忆”休闲街区,在这里,孩子们玩起了旋转飞椅、霹雳转盘、海盗船等游乐项目,年轻人则拍照,品尝特色小吃,好不惬意。

桐梓记忆占地面积3.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按照1∶1的比例还原了桐梓老电影院、摩崖经阁、县委大门、花朝门、百货大楼等桐梓老建筑,成为外地游客来桐梓的必去打卡地。

“‘桐梓记忆’休闲街区玩的项目多,地方特色小吃又品种多样,是个找寻乡愁的好地方。”重庆游客林德富说。

春节假期桐梓旅游产业火“出圈”,并非偶然,这与桐梓县近年来不断推动文旅融合,发力新产品、新业态、新场景的努力密不可分。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单一的产品形态和旅游模式已无法满足游客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为此,桐梓深挖文化资源,丰富杉坪景区、小西湖景区、九坝镇山堡社区、新站古镇、松坎古镇等景区的人文内涵,推出6条融入红色文化的精品旅游线路。同时,该县以“非遗+旅游”的模式,让马鬃苗族芦笙舞、高腔大山歌、文昌戏等一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近距离接触游客,让更多游客对桐梓心生向往。

“我们已挖掘整理、成功申报县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53项,目前正不断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力度,结合时下消费特点和新的传播趋势,依托非遗魅力进一步助力旅游产业升温。”桐梓县文化馆负责人说。

“村晚”是桐梓县为乡村旅游量身打造的新品,尽管去年才开始推出,但深受游客喜爱。最近的“村晚”启动在今年2月初,主题为“一起过年·当春节遇上‘村晚’”,在九坝、楚米等镇、街道举办,当地群众登台献艺,游客们品美食、逛集市、猜灯谜,观看非遗表演摇花船、高台舞狮等节目,尽享热闹喜庆。

“2023年夏天,我们就在九坝镇山堡社区举办了首场‘村晚’。”桐梓县文化馆负责人说。

夏季是桐梓旅游最红火的季节,每年有近20万的重庆、成都游客到桐梓避暑旅游,其中近15万人一住就是三四个月。

为了提升避暑游客的体验感,2023年,该县启动“大地欢歌·四季村晚”2023年桐梓县“乡村你来美·夏季大联欢”文化旅游艺术季,在九坝、茅石、楚米、大河、马鬃和尧龙山等游客聚居地举办了60余场“村晚”。

举办“村晚”,不仅让游客玩得尽兴,也充分展示了桐梓的文化、美景、美食等,提升了桐梓的知名度。

2023年,该县累计接待游客1408.6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60.3亿元。今年,该县将继续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打造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新场景,创新策划旅游产品,进一步活跃桐梓文旅市场,做大桐梓文旅品牌。

--> 2024-02-28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18394.html 1 桐梓文旅春节假期火“出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