谌晗
历史从哪里开始,文化就从哪里启程;未来向哪里行进,思想就向哪里延伸。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指引下,不断夯实文化自信之基,巩固文化主体性,我们定能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历史和文化价值的清晰认知、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如何对待自身优秀传统文化,是判断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区域有没有文化自信的重要标准。
一个民族的复兴,总是以文化的兴盛为强大支撑;一个时代的进步,总是以文化的繁荣为鲜明标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对新时代文化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
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这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深刻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泱泱中华,五千年生生不息,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根脉所系。坚定文化自信,正是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的根本前提。
心系贵州发展、情牵贵州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高度重视,先后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牢记领袖嘱托,贵州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结合起来,不断夯实文化自信之基,奋力打造习近平文化思想生动实践地,加快建设多彩贵州文化强省。
从“红飘带”长征数字体验馆惊艳亮相到“村BA”“村超”火爆出圈,从《贵州文库》《阳明文库》等重大文化出版工程节节推进到多彩贵州历史文化展焕新升级……今天,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指引下,享有“文化千岛”之誉的贵州绽放新光芒,越来越多贵州儿女在历史源流中守望文化乡愁,在时代气韵里坚定文化自信。
科学的理论总是与伟大的实践相互激荡。航行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开阔水域,如何在不忘来路中开辟前路?如何把文化自信融入精神气质与文化品格,进而养成昂扬向上的风貌和理性平和的心态?如何筑牢巩固团结奋斗思想基础,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
知所从来,锤炼定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走出来的,也是从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史中走出来的。只有立足中华文明史,才能真正理解中国道路的历史必然、文化内涵与独特优势,也只有全面深入了解自身文明的历史脉络和内核精髓,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投身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必须深刻把握自身文明的突出特性,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源头活水、汲取智慧,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为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启迪,为民族复兴、国家富强提供新启示。
识其所在,保持清醒。文化不仅镌刻着一个民族来自何处、去往何方的变迁历史,更蕴含着民族何以持存、何以兴盛、何以创新的精神命脉。坚定文化自信自强,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只有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方能理解古代中国,读懂现代中国,体悟未来中国。我们必须以坚定的文化自信走好自己的路,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也让世界了解、理解并共享中国精神、中国价值。
明其将往,坚定信念。礼敬五千多年的历史沧桑,赓续中华文明的历史辉煌,就要以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目标指向。将中华文化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要求我们既要坚持开放包容,以广袤海纳的胸怀汲取外部有益成果,创造出凝聚中华文化精髓、映照中国人审美旨趣、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与世界进步潮流相融合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也要守正创新,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指引下,坚持“两个结合”,积极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激发人民敢于创新、勇于创造的主动精神,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蓄积更加澎湃昂扬的精神动力。
历史从哪里开始,文化就从哪里启程;未来向哪里行进,思想就向哪里延伸。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指引下,不断夯实文化自信之基,巩固文化主体性,我们定能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不断开创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为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