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复 工

许红燕把孩子交给婆婆后,骑着电动自行车去上班。

许红燕全神贯注、手法熟练。

2月18日,大年初九,许红燕起了个大早,今天是单位复工的日子。

梳洗、打扫,陪着1岁多的小女儿在院坝里玩耍,在大红灯笼、鲜红对联的映衬下,孩子的笑脸格外甜美。

快到上班时间,许红燕把孩子交给婆婆,拿上工牌、戴上头盔,骑着电动自行车向工厂驶去。

今年27岁的许红燕,住在贵阳市花溪区燕楼镇燕楼村,她和丈夫都是花溪区达沃斯光电产业基地的工人。

早在1个月前,我省就下发通知,提出要加快推进企业节后复工复产,确保2月18日可正常生产的企业有一半复工复产。

许红燕所在的企业,积极响应号召,将春节复工的日子定在2月18日。寂静的厂区又恢复了活力,许红燕来到位于2楼的十二线生产车间,换上白大褂、戴上胶手套,开始工作。

一大块玻璃按照手机大小被均等切割,许红燕要将切割后的玻璃一一取下并插入卡槽,这就是花溪达沃斯十二线生产车间的第一道工序——开料。

已经在这里工作了近两年的许红燕,对车间的每个生产环节都十分熟悉,开料、超声波清洗、检验……都有过她辛勤的身影。

2022年5月,刚进工厂时,厂区还在做生产前的准备,连地面都还是泥巴石头路。许红燕和同事一边做岗前培训,一边按照安排做厂区卫生打扫、清洗等工作,工厂正式投产后,她们也成为该基地的首批工人。

工厂投产后,正当许红燕成为熟练工、对工作得心应手时,她发现自己怀孕了。

让她感动的是,工厂得知她怀孕后,把她的岗位从开料调整到检验。

“开料要一直站着、弓着腰,检验可以坐着。”从站到坐,简单的岗位调换,对许红燕来说,却是满满的感动。

一座工厂,改变的不仅是当地的产业格局,更会给周边村民的生活带来新的变化。许红燕并不知道,经过她的手生产出来的玻璃背板会被装在手机上销往何处,被谁拿在手中。不过她清晰地知道,她的生活正变得越来越好。

现在她和丈夫的月收入加起来超过1万元。因为离家近,午休和下班后,她也能第一时间回家看望两个孩子,更好照顾孩子。

在许红燕和工人们的辛勤工作下,2023年,以生产各种尺寸的玻璃盖板为主要业务的花溪达沃斯经营情况一路向好,完成产值9000万余元。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李中迪 龙永 周尧 摄影报道)

--> 2024-02-24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18105.html 1 复 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