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立足实际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石雅楠 程锐 周训果

县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的重要支撑,是我省融入和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统筹城乡发展、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等的重要前沿阵地。当前,我省约有89%的面积、70%的人口、63%的经济总量都在县域,县域活则全局活、县域兴则全局兴。近日,我省出台《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为县一级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路径、明确了目标、提供了保障。

开阳县以新型化工产业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依托全省新能源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核心承载区”的产业定位,新型工业化核心引擎不断壮大。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289.02亿元,增速5.6%;2023年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217.52亿元、同比增长9.3%,增速位居全省第一,其中工业增速实现快速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累计增长28.1%。其主要做法:一是向主攻方向发力。二是向园区平台集聚。三是向要素保障施力。

习水县立足地方资源,以经开区聚产业,以园区为平台,突出白酒首位产业不断增强发展动能,白酒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例达80%以上。2023年前三季度,全县完成工业增加值143.66亿元、同比增长13.4%;白酒产业完成产值162.33亿元、同比增长13.4%,完成销售收入278.07亿元、税收收入56.06亿元。其主要做法:一是突出白酒首位产业。二是突出品牌矩阵构建。三是突出配套产业集群。

湄潭县持之以恒走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之路,统筹推进优质稻、优质蔬菜等特色产业,以及农旅融合。依托农村综合改革赋能,引进规上农业企业38家、国家级龙头企业6家,有地理标志产品5个、公共品牌2个、驰名商标3个、国家级市场2个、3A级以上一、二、三产业融合景区7个。其主要做法:一是做实茶产业。二是做优特色农业。三是做强精深加工。

正安县大力推动吉他产业发展,打造了全国乃至全球最集聚、最规范、最大的吉他生产基地,目前年产销吉他超过600万把,约占全国吉他产量的1/5,全球产量的1/7,畅销美国、巴西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解决就业3800余人,辐射带动1万余人就业。其主要做法:一是做强吉他产业。二是发展吉他文化旅游。三是开展吉他文化研学。四是推动吉他文化走出去。

荔波县全力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发挥“旅游+”“+旅游”的“乘法”效应,引领带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2023年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9.12亿元,同比增长5.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三次产业结构比为5.8:16.1:68.1,服务业重点支撑全县经济发展;旅游总收入超200亿元,旅游带动作用凸显。其主要做法:一是用好自然珍宝、文化瑰宝“两个宝贝”。二是推进产城景文深度融合发展。三是加快发展特色旅游产品。

我省县域经济发展呈现的这些亮点和模式,给我们以下启示。

着力发挥优势、彰显特色,才能不断壮大核心引擎。开阳县大力发展新型化工、习水县突出白酒主导产业、荔波县以旅游业引领全县经济发展等,无不体现了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的决定性意义。要在找准定位的同时突出差异性,培育出适合本土的特色主导产业,切实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

大力塑造品牌、升级业态,才能赢得市场。无论是习水酒业、湄潭茶产业、正安吉他产业还是荔波旅游业,都通过提质升级,实现了提升自身的品牌价值。要聚焦品质品牌,因地制宜打造优强产品,增强产品品牌的影响力和竞争力,逐步强化市场对县域经济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全力集聚产业、打造平台,才能不断做大规模。开阳、习水、正安等都积极实施园区产业发展规划,通过整合产业和资源,以集群发展来实现做大县域经济总量。要依托科学的规划和合理的布局,将县域产业园区打造成为产业建链、补链、延链、强链的大舞台,构建出主业突出、专业配套的现代化产业格局,不断推动“一业兴百业兴”。

倾力勇于开拓、创新思路,才能打开出路。正安吉他的“横空出世”有力诠释了敢想敢干、善作善成,产业从无到有为县域经济注入了强大的发展新动能。县域依靠优势资源发展产业的空间是有限的,对于大部分受限于自身发展条件的县来说,更要在各项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中抢抓机遇、创造条件、激发潜能,走出一条发展新路。

努力强化组织、健全体制,才能有力保障要素。开阳、习水等县的典型模式无不是在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县一级领导班子的高度重视和有效调度下形成的。要健全体制机制,围绕人、财、地等统筹抓好要素保障,从政策层面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王牌服务,吸引更多优秀企业、人才投身县域经济发展。

(作者单位:中共贵州省委政策研究室农村研究处)

--> 2024-02-21 石雅楠 程锐 周训果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117936.html 1 立足实际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enpproperty-->